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历代王朝更迭 > 第24章秦国的霸业

第24章秦国的霸业

本站默认开启分页模式,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最新章节!

在军前发誓:“将士们!不要喧哗,听我向你们发誓:古人做事咨询参考老年人的意见,就不会有什么过错。我反复思考自己当初不听蹇叔、百里奚之言,故而在此作这样的誓言,让后代都能记住我的过失!”有识之士听说这件事,都感动落泪说:“秦穆公待人周到,终于得到了孟明等人大胜晋军的喜庆。”

大胜晋军之后,秦穆公又挟大军之威攻打了西方的戎族,增加了十二个属国,开辟了千里疆土,终于在西戎地区成为了一代霸主。周天子还派了召公过带着钲、鼓等指挥军队作战的器物到秦国去赐给秦穆公,作为对他打败戎族的贺礼。

秦穆公能够称霸西戎,与他广揽贤才、知人善任、宽以待人有很大关系。《左传》对秦穆公的评价是:“秦穆公之为君也,举人之周也,与人之一也。”也就是说秦穆公作为国君,选拔人才考虑全面,结交人才真心无二。帮助秦穆公成就霸业的两位大夫孟明视和子桑一个努力不懈,而且懂得居安思危;另一个忠诚不贰,善于识人、举荐人才,《左传》评价他们二人:“‘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孟明有焉。‘诒阙孙谋,以燕翼子’,子桑有焉。”正是由于秦穆公能够根据人才们各自擅长的才能任用他们担任不同的官职,才能开辟一番霸业。

秦穆公不仅善于知人、用人,更善于用宽仁之道来结纳人心。有一次,秦穆公丢了一匹难得的骏马,便亲自带人去寻找,谁知找到岐山附近却发现三百多个老百姓已经抓了这匹马分吃掉了,只剩下一副骨架。秦穆公的随从见状便打算将吃马的人抓起来治罪,那些人看到马的主人竟然是国君,都十分害怕。

秦穆公却阻止了自己的随从,反而还说:“君子不应当因为牲畜的原因而伤害人,我听说吃好马的肉如果不喝酒会出人命的。”随即命人赐酒给他们喝,这些吃了马的人见国君并没有怪罪自己,反而还如此关心自己的身体,赏赐美酒以防自己伤身,都十分感激秦穆公的恩德。

后来秦穆公率军与晋惠公在韩原大战,这些吃马的人也参加了军队随秦穆公出征。战阵之中,晋惠公脱离本军出战,秦穆公见机不可失,连忙也轻骑追赶,谁知反而被晋军主力追上,陷入了重围,形势十分危急。那三百名吃马的士兵听说国君被围,想起秦穆公的恩德,纷纷拿着武器,并且大喊着“可以出死报食马得酒之恩矣”为秦穆公拼死作战,不仅为秦穆公解了围,还俘虏了晋惠公回国,为秦国在与晋国的外交中造就了优势地位。

这一事件说明什么?平常的一个小小的举动也可能是你人身未来的一个转折。

自商朝以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乃至于秦朝都一直流行殉葬习俗,《墨子·节葬》中曾经提到:“天子杀殉,多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多者数十,寡者数人。”可见殉葬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流行程度和殉葬人数之多,这与古代人的世界观、生死观和“事死如事生”的态度有关,秦穆公虽然爱惜人才、知人善用,但是也并不例外。

一次秦穆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君臣之间其乐融融地饮酒,很快就酒至半酣,秦穆公看到堂前人才济济,共同开创霸业,前景一片光明,于是便很开心地说:“生共此乐,死共此哀。”子车氏的三位贤臣奄息、仲行、针虎也在宴会之中,他们本来就对秦穆公十分忠心,听见秦穆公此言便轰然应诺,表示愿意与秦穆公生死与共。

鲁文公六年(公元前621年),一代霸主秦穆公去世了,秦国此时国力正盛,秦穆公又是十分有为的国君,秦国便为秦穆公大办丧事。殉葬之人多达一百七十七人,这是自西周以来有记载的殉葬人数最多的一次。子车氏的奄息、仲行、针虎也慨然践诺,以自杀来为秦穆公殉葬。秦国人对子车氏的三位贤臣也自杀殉葬十分悲痛,便做了一首诗来哀悼他们,这就是《诗经·秦风》中的《黄鸟》:

交交黄鸟,止于棘。

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维此奄息,百夫之特。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

谁从穆公?子车仲行。

维此仲行,百夫之防。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

谁从穆公?子车针虎。

维此针虎,百夫之御。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当时的有识之士对此论道:“秦穆公虽然开疆拓土,称霸西戎,东方也与霸主晋国相抗衡,但是他没能在有生之年成为诸侯的霸主,并非偶然。以前的先王去世,还给后人留下了治世之法,但是秦穆公死后不仅抛弃了自己的子民,甚至还夺走了国家的人才。《诗经》说:‘人之云亡,邦国殄瘁。’这就是说国家的人才已经很少了,为什么还要夺走人才去殉葬呢?”

《左传》则对三良从葬一事评论道:“上古时期的王者知道自己寿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重生功德箱 家族修仙,凌云九天 魔劫临 凡人修仙:我拥有一个秘境 浩界尊 仙武大陆之命运轮回 远山客胡话记 我的投影都是圣灵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