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芑歌(妪乎采芑)
作者:李致远 朝代:元朝诗人
- 采芑歌(妪乎采芑)原文:
- 稻根科斗行如块,田水今年一尺宽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采芑歌】
妪乎采芑。归乎田成子。
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日夕北风紧,寒林噤暮鸦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 采芑歌(妪乎采芑)拼音解读:
- dào gēn kē dǒu xíng rú kuài,tián shuǐ jīn nián yī chǐ kuān
tàn xī cǐ rén qù,xiāo tiáo xú sì kōng
cǎo yíng yǒu yào zhōng fēi huǒ,hé lù suī tuán qǐ shì zhū
jiāng pàn hé rén chū jiàn yuè jiāng yuè hé nián chū zhào rén
【cǎi qǐ gē】
yù hū cǎi qǐ。guī hū tián chéng zi。
yàn zi cháo fāng jiù,pén chí xiǎo,xīn hé bì
wǔ yuè tiān shān xuě,wú huā zhǐ yǒu hán
rì xī běi fēng jǐn,hán lín jìn mù yā
yè lán wò tīng fēng chuī yǔ,tiě mǎ bīng hé rù mèng lái
shuǐ yuǎn yān wēi yì diǎn cāng zhōu bái lù fēi
nán pǔ qī qī bié,xī fēng niǎo niǎo qiū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此词是丘处机词作中的上乘之作。明代学者杨慎在《词品》云:“丘长春咏梨花[无俗念]云(词略)。长春,世之所谓仙人也,而词之清拔如此。”清代学者冯金伯《词话萃编》引《竹坡丛话》云:“有
多么威严多严明,王对卿士下命令。太祖庙堂召南仲,太师皇父在其中:“速速整顿我六军,备战习武任务重。布防警戒切莫松,救助南方惩元凶。” 王诏尹氏传下令,告谕程伯休父依令行,
秦国召见魏国相国信安君,信安君不想前往。苏代为他游说秦王说,“臣下听说,忠心不二不一定是同党,是同党不一定就忠心耿耿。现在臣下愿意为大王谈一下臣下的愚见,臣下担心信安君不忠于大王属
孟子说:“寻求才能得到,舍弃就会失掉,因此寻求才有益于得到,因为寻求这个行为方式是在我自己。寻求亦有一定的道路,得到得不到是有一定的规律,因此寻求这个行为方式无益于得到,因为寻求是
诗歌 张九龄诗歌成就颇高,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写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并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启迪作用。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其《感遇》、《望月怀远》等更为千古传
相关赏析
- 《念奴娇》中的周瑜形象为何与《三国演义》中的大不相同?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为了美化诸葛亮而贬低周瑜严重扭曲历史造成的。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有为,文采风流,江山美人兼得,春风得
方:古义:正在; 今义:方形或:古义:有时,有的人; 今义:或许余:古义:我; 今义:剩下盖:古义:发语词,相当于“原来是”。 今义:动词,建筑;名词,器具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观
灵岩:又名石鼓山,在苏州市西南的木渎镇西北。山顶有灵岩寺,相传为吴王夫差所建馆娃宫遗址。庾幕:幕府僚属的美称。此指苏州仓台幕府。名娃:指西施。残霸:指吴王夫差,他曾先后破越败齐,争
这首诗慨叹唐玄宗没有作好治国大计,弄到祖庙被毁,慌忙西奔,群臣鸟兽般散的地步,指责太子匆匆登位后,让后妃宦官勾结弄权,使唐玄宗陷于苟且活命的困境,抒发了对元结、杜甫二人忠诚国事却不
枚乘的《 七发》 ,创意新颖,语言优美,已与名篇《 离骚》 相近,作为文章的典范,这是十分可喜的。其后,继之而来的,如傅毅所写的《 七激》 、张衡写的《 七辩》 、崔骃所写的《 七
作者介绍
-
李致远
李致远(1261~1325?),名深,字致远,溧阳(今江苏溧阳)人。至元中,曾居溧阳(今属江苏),与文学家仇远相交甚密。据仇远所写李致远有关诗文,可知他是个仕途不顺,「功名坐蹭蹬,」一生很不得志的穷书生。《太和正音谱》列其为曲坛名家。散曲今存小令二十六首,套数四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