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元载歌妓
作者:宗泐 朝代:明朝诗人
- 赠元载歌妓原文:
-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玉山翘翠步无尘,楚腰如柳不胜春。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雪面淡眉天上女,凤箫鸾翅欲飞去。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窗白一声鸡,枕函闻马嘶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 赠元载歌妓拼音解读:
- chóu kàn fēi xuě wén jī chàng,dú xiàng cháng kōng bèi yàn háng
wú qíng bù shì duō qíng kǔ yī cùn hái chéng qiān wàn lǚ
yú fù tiān hán wǎng gǔ dòng,mò yáo shè yàn míng sāng gōng
wǔ dī yáng liǔ lóu xīn yuè,gē jǐn táo huā shàn dǐ fēng
yù shān qiào cuì bù wú chén,chǔ yāo rú liǔ bù shèng chūn。
shuāng xīng liáng yè,gēng yōng zhī lǎn,yīng bèi qún xiān xiāng dù
xuě miàn dàn méi tiān shàng nǚ,fèng xiāo luán chì yù fēi qù。
wú wén mǎ zhōu xī zuò xīn fēng kè,tiān huāng dì lǎo wú rén shí
chuāng bái yī shēng jī,zhěn hán wén mǎ sī
jiǔ zhōu shēng qì shì fēng léi,wàn mǎ qí yīn jiū kě āi
huáng shī tǎ qián jiāng shuǐ dōng,chūn guāng lǎn kùn yǐ wēi fēng
hóng lóu gé yǔ xiāng wàng lěng,zhū bó piāo dēng dú zì guī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①恻恻:凄清。 薄:侵迫。②萧索:萧条,冷落。③花腮:即花靥。④不爽:不失约,不违时。
金章宗完颜璟,生于大定八年(1168年),七月丙戌日,小字麻达葛,因生于金莲川麻达葛山命名,是金世宗完颜雍之孙,金显宗完颜允恭之子,母孝懿皇后徒单氏。大定十八年(1178年),完颜
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可比。可是这时代对我不利,我的乌骓马再也跑不起来了。乌骓马不前进我能怎么办?虞姬啊虞姬,我可把你怎么办呢?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颜色艳丽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
荀子在《非十二子》中论子思、孟轲之学,谓“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祗敬之曰:‘此真君子之
相关赏析
- 古代的人,眼睛看不见自己,所以用镜子照着观察面孔;才智不足以认识自己,所以用法术来修正自己。因此镜子没有照出毛病的罪过,法术没有暴露过失引起的怨恨。眼睛离开镜子,就不能修整胡子眉毛
此词作于公元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八月。公元1278年(祥兴元年)十二月,文天祥率兵继续与元军作战,兵败,文天祥与邓剡先后被俘,一起押往大都(今北京)。在途经金陵(今南京)时,
元丰五年(1082),王安石送弟王安礼赴京任尚书左丞。从熙宁九年(1076)罢相返金陵至是时,王安石已七年未与长女相见,此番送弟,触景生情,更为思念远方的女儿,诗人饱含深情,融情入
小寒时节,勉强吃一点饭,靠着乌几,席地而坐,乌几已经破旧,缝了很多遍了,头上戴着褐色的帽子。春来水涨,江河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
辛弃疾绝少写自己的爱情经历,偶一为之,便迥异诸家,带着一种击节高歌的悲凉气息。却少有婉转缠绵之意。此词即是其例。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此词可能是公元1178年(淳熙五年)自江
作者介绍
-
宗泐
宗泐(1318~1391年),字季潭,别号全室,俗姓周,临海人。其父母早亡,寄食邻里。八岁时趋临海天宁寺(即今龙兴寺)出家,十四剃度,二十岁时至杭州净慈寺。师从大欣笑隐,大欣试以《心经》,宗泐出口成诵,遂为之授具足戒。此后居净慈数载,其间“博咨经典,精求义蕴,律论梵藏,备尽厥旨”。大欣累主名刹大寺,宗泐均追随左右。大欣死后,遂回归故里,隐居云岭、紫箨岭和天宁寺诸处。道法益盛,声名日隆。元末,应杭州僧众坚请,出主中天竺万寿永祚寺。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征江南有道僧人,应召称旨,住天界寺。五年(1372年),朝廷建广荐法会于蒋山太平兴国寺,受命升座说法。九年(1376年)春,明太祖命“育发以官之”,宗泐表示不愿为官,希望终老释门。太祖从之,御制《免官说》以赐。后同杭州演福教寺住持、天台宗高僧如玘注释《心经》、《金刚经》、《楞伽经》等,颁行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