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作者:李毓秀 朝代:清朝诗人
- 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原文:
-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减字木兰花】
刘郎已老,
不管桃花依旧笑。
要听琵琶,
重院莺啼觅谢家。
曲终人醉,
多似浔阳江上泪。
万里东风,
国破山河落照红。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浪细生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不似春风逞红艳,镜前空坠玉人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拼音解读:
- dù juān zài bài yōu tiān lèi,jīng wèi wú qióng tián hǎi xīn
【jiǎn zì mù lán huā】
liú láng yǐ lǎo,
bù guǎn táo huā yī jiù xiào。
yào tīng pí pá,
zhòng yuàn yīng tí mì xiè jiā。
qū zhōng rén zuì,
duō shì xún yáng jiāng shàng lèi。
wàn lǐ dōng fēng,
guó pò shān hé luò zhào hóng。
chì lēi chuān,yīn shān xià tiān shì qióng lú,lóng gài sì yě
zuò shàng bié chóu jūn wèi jiàn,guī lái yù duàn wú cháng
fēng lì suī shàng jìn,rán tú bù zé hàn chū jiā bèi
shāng gāo huái yuǎn jǐ shí qióng wú wù shì qíng nóng
xiǎo xī qīng shuǐ píng rú jìng,yī yè fēi lái làng xì shēng
xiāng hèn bù rú cháo yǒu xìn,xiāng sī shǐ jué hǎi fēi shēn
jīn rì jiāng tóu liǎng sān shù,kě lián hé yè dù cán chūn
bù shì chūn fēng chěng hóng yàn,jìng qián kōng zhuì yù rén chāi
zhú wài táo huā sān liǎng zhī,chūn jiāng shuǐ nuǎn yā xiān zhī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被誉为中国写实主义诗歌的源头的《诗经》,其地位不仅仅在于它的开创性意义,同时也在于它的题材广泛,真切地反映了西周至春秋间的历史、经济、文化、爱情、战争等内容;而且艺术手法高超,写景
据冯贽《云仙散录》中记载,晚唐诗人张籍曾因为迷恋杜甫诗歌,把杜甫的名诗一样一样地烧掉,烧完的纸灰拌上蜂蜜,一天早上吃三匙。一天,张籍的朋友来拜访他,看到张籍正在拌纸灰,很是不解,就
春风是什么时候到来的呢?已经吹绿了湖泊上面的山峰。湖泊上面的春意既然早来,种田的人民整天都闲不下来。农民拿着耒耜在田间劳作,修沟引水铲除杂草躬耕不缀,傍晚时分农民将牛喂饱后,回
孔融不仅是个名士,也是个文学家,被曹丕列为“建安七子”之一(见《典论·论文》)。他死后,曹丕曾为他募集遗文共二十五篇。但这为数有限的遗文,后世又有所散佚,大多只是片断流传
追度牒有一个地方官到寺院游玩,见到一个和尚,问他吃不吃肉。和尚说:“不怎么吃,只是在赴宴饮酒时,稍微吃一点。”地方官说:“这么说来,你还喝酒呀?”和尚又说:“也不怎么喝,只是在妻舅
相关赏析
- 事情遇到了困难,只要能够退一步想,便不难处理了。一件事将要成功之时,只要稍有懈怠疏忽,便不能成功了。注释难处:难以处理。
现时北京市所属各区、各县,在历史上曾经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人物,有文有武,数以百计。其中有一个著名的大诗人,就是唐代的贾岛。据《旧唐书》、《全唐诗话》以及苏绛为贾岛写的墓志铭等的记载,
张仪在魏国挤走惠施,惠施来到楚国,楚王接待了他。大臣冯郝对楚王说:“挤走惠施是张仪,大王与惠施结交,这是在欺骗张仪,我认为大王这样做不可取。惠施是因为张仪排挤他才来到楚国的,他也定
左丘明,春秋末年鲁国人,曾任鲁太史,著有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史——《左传》和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其惊世名著《左传》、《国语》中外驰名,被誉为 “ 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
诸葛厷在西晋时,年纪很轻就有美好的声誉,受到王夷甫的推重,当时的舆论也拿他和王夷甫相比。后来被他继母的亲族造谣中伤,诬蔑他是狂放叛逆。将要把他流放到边远地区时,他的朋友王夷甫等人到
作者介绍
-
李毓秀
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山西省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人,生于清代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李毓秀的人生经历平实,性情温和豁达,因而缺少传奇故事。史料记载,在年轻的时候,李毓秀师从同乡学者党冰壑,游学近二十年。科举不中后,就放弃了仕进之途,终身为秀才,致力于治学。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他的著作还有《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水仙百咏》等,分别藏于山西省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