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山祠(一作宫山祠)
作者:汪广洋 朝代:明朝诗人
- 宿山祠(一作宫山祠)原文:
-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千千万万皆如此,家在边城亦不知。
红深绿暗径相交,抱暖含芳披紫袍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秋草宫人斜里墓,宫人谁送葬来时。
杨柳风柔,海棠月淡,独自倚阑时
秋静见旄头,沙远席羁愁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 宿山祠(一作宫山祠)拼音解读:
- jiāng huái dù hán shí,jīng luò fèng chūn yī
shǔ jiāng shuǐ bì shǔ shān qīng,shèng zhǔ zhāo zhāo mù mù qíng
qiān qiān wàn wàn jiē rú cǐ,jiā zài biān chéng yì bù zhī。
hóng shēn lǜ àn jìng xiāng jiāo,bào nuǎn hán fāng pī zǐ páo
zǎo shì tā xiāng zhí zǎo qiū,jiāng tíng míng yuè dài jiāng liú
cháng hèn chūn guī wú mì chù,bù zhī zhuǎn rù cǐ zhōng lái
shí lán xié diǎn bǐ,tóng yè zuò tí shī
qiū cǎo gōng rén xié lǐ mù,gōng rén shuí sòng zàng lái shí。
yáng liǔ fēng róu,hǎi táng yuè dàn,dú zì yǐ lán shí
qiū jìng jiàn máo tóu,shā yuǎn xí jī chóu
dú zuò yōu huáng lǐ,tán qín fù cháng xiào
rén shēng yǒu qíng lèi zhān yì,jiāng shuǐ jiāng huā qǐ zhōng jí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客东都(洛阳)。《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当即这次客东都有感而作。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
欧阳炯词,艳而质,质而愈艳,行间句里,却有清气往来。大概词家如炯,求之晚唐五代,亦不多觏。其《定风波》云:“暖日闲窗映碧纱,小池春水浸晴霞。数树海棠红欲尽,争忍,玉闺深掩过年华?独
整体评析 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
设立官职,自炎帝、吴帝兴起,记载于强周的典册,盛汉的史书。留存、修订、沿袭,历代都有,从前的贤人学者,钻研官吏制度的非常多。诸如胡广的《旧仪》,记事简明扼要,应劭的《官典》,几乎没
这首词描写离愁别恨。上片写离愁。“彩舟载得离愁动,无端更借樵风送”二句,想象十分丰富,构思奇特,它突破了向来以山、水、烟、柳等外界景物来愈愁的手法,把难于捉摸、无踪无影的抽象愁情写
相关赏析
- 《杂文》是《文心雕龙》的第十四篇,主要论述汉晋之间出现的几种杂体作品。《文心雕龙》全书有二十一篇论文体,《杂文》不列于文体论之末,而在其中,是因为《杂文》中“文”(韵文)“笔”(散
“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快到重阳佳节了,风雨偏多。于是我分外珍惜今日的温暖晴朗。不知秋香浓与不浓?还是待我和朋友出西城去游览一番再说吧。首句
曾子说∶“我很冒昧地请问,圣人的德行,没有比孝道更大的了吗?”孔子说∶“天地万物之中,以人类最为尊贵。人类的行为,没有比孝道更为重大的了。在孝道之中,没有比敬重父亲更重要的了。敬重
别人说我善良,我就很喜欢,说我凶恶,我就很生气,由此可知凶恶不是美好的名声,所以我们应当立志做善良的人,我看到他人醇厚谨慎,就很喜爱他,见到他人心浮气躁,就很厌恶他,由此可见心
太宗引为秦府参军,授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对掌文翰。后转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除秘书少监,贞观七年(633)转秘书监,主管国家图书馆藏书。在任职于秘书监时,充分利用国家藏书,编辑有类书
作者介绍
-
汪广洋
汪广洋(? ~1379)字朝宗,汉族,江苏高邮人,明朝洪武时期官员。明初著名诗人,字朝宗。流寓太平(今安徽当涂)。元末进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元末农民大起义中,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洪武元年(1368),命理山东行省。洪武二年参政陕西,三年召为中书省左丞。不久为杨宪所诬,徙海南。杨宪诛,召还,封忠勤伯。因屡献忠谋,为明太祖赏识,出为广东行省参政,十年后拜右丞相。十二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诛。《明史》有其传。著有《风池吟稿》、《淮南汪广洋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汪右丞集》。《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
明朝之中,可被称为丞相的只有李善长与汪广洋两人。(故终明之世,惟善长、广洋得称丞相)。明史中评断为:少师余阙,淹通经史,善篆隶,工为歌诗。为人宽和自守,与奸人同位而不能去,故及於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