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琵琶女)
作者:窦牟 朝代:唐朝诗人
- 诉衷情(琵琶女)原文:
-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肤莹玉,鬓梳蝉。绮窗前。素娥今夜,故故随人,似斗婵娟。
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分明绣阁幽恨,都向曲中传。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短景归秋,吟思又接愁边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 诉衷情(琵琶女)拼音解读:
- gù yuán miǎo hé chǔ,guī sī fāng yōu zāi
nóng yàn yī zhī xì kàn qǔ,fāng xīn qiān zhòng shì shù
kuàng qū zhǐ zhōng qiū,shí fēn hǎo yuè,bù zhào rén yuán
fū yíng yù,bìn shū chán。qǐ chuāng qián。sù é jīn yè,gù gù suí rén,shì dòu chán juān。
xiǎo lián chū shàng pí pá xián。dàn pò bì yún tiān。fēn míng xiù gé yōu hèn,dōu xiàng qǔ zhōng chuán。
yì wài duàn qiáo biān,jì mò kāi wú zhǔ
yī lián jiū wài yǔ,jǐ chù xián tián,gé shuǐ dòng chūn chú
jūn bú jiàn guǎn bào pín shí jiāo,cǐ dào jīn rén qì rú tǔ
kě lián jīn yè yuè,bù kěn xià xī xiāng
duǎn jǐng guī qiū,yín sī yòu jiē chóu biān
xié yáng dú yǐ xī lóu yáo shān qià duì lián gōu
huáng yè fù xī qiáo,huāng cūn wéi gǔ mù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①峭寒:严寒。②做弄:故意播弄。
二十八日出了西坡城的西北门,再向西登岭。盘绕曲折地向上走了二里,这才登上岭头,它北边的山岭还很高。沿着岭头南坡往西行,又是二里,望见西北方有一座山峰,很近却更加高耸,有云雾笼罩着峰
晋文王功劳很大,恩德深厚,座上客人在他面前都很严肃庄重,把他比拟为王。只有阮籍在座上,伸开两腿坐着,啸咏歌唱。痛饮放纵,不改常态。王戎青年时代去拜访阮籍,这时刘公荣也在座,阮籍对王
人既然要内心充实,就必须要学习,但学什么呢?学墨家学说?学杨家学说?还是学儒家学说?这就需要尽心知命。很多人学了墨家学说,觉得不对,又去学杨家学说,还是觉得不对。那么,学习儒家学说
总之,在这首诗里,阮籍是在追求一种解脱的途径。而这种解脱的途径是跟哲学的思考联系在一起的:一切都是短暂的,是非曲直也都没有差别。这是一种虚无的哲学,这种哲学既是对人生的悲哀的解脱,但在其根柢里却又渗透着人生的悲哀。
相关赏析
- 这首抒情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衬,似墨笔画;它不用任何妆饰烘托,是幅素描;它不凭任何布景借
本篇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时辛弃疾四十岁,南归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作者满以为扶危救亡的壮志能得施展,收复失地的策略将被采纳。然而,事与愿违。不仅如此,作者
《七夕》是由两首七言绝句组成的组诗,此诗为第二首。七夕为农历七月初七之夜。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相会。后附入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寿等活动。此俗甚古,汉、晋、南北朝书中均有记载。
这首词上阕写景,表明春色将残。“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起首二句写春到江南景色。江南多雨,连贵如油的春雨也不稍缺,所以“雨打江南树”。“雨”是飘飘洒洒的细雨,是知时节的好雨,是
这词里描绘了寒食节时候,一女子刚刚病起,乍喜乍悲的情态。起二句先绘寒食节候之景,风雨不止,一夜之间樱花零落。这是全篇抒情的环境、背景,以下便是描绘她在这景象下的一系列的行动。一是按
作者介绍
-
窦牟
窦牟(749-822)字贻周,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贞元进士,历任留守判官.尚书都官郎中,泽州刺史,终国子司业。原有集,已失散。有集十卷,今存诗二十一首。窦牟,字贻周,窦常弟,扶风平陵人。贞元二年登进士第,试秘书省校书郎、东都留守巡官。历河阳、昭义从事,检校水部郎中,赐绯,再为留守判官。入为都官郎中,出为泽州刺史,入为国子祭酒。长庆二年卒,时年七十四。子周余,大中年秘书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