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寺火后
作者:邓廷桢 朝代:清朝诗人
- 甘露寺火后原文:
- 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
六朝胜事已尘埃,犹有闲人怅望来。只道鬼神能护物,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对菱花、与说相思,看谁瘦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漫向寒炉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
还识平泉故侯否,一生踪迹比楼台。
不知龙象自成灰。犀惭水府浑非怪,燕说吴宫未是灾。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万里想龙沙,泣孤臣吴越
- 甘露寺火后拼音解读:
- xì kàn zhū yú yī xiào,shī wēng jiàn shì cháng nián
liù cháo shèng shì yǐ chén āi,yóu yǒu xián rén chàng wàng lái。zhī dào guǐ shén néng hù wù,
xiàng lái yín xiù jù,bù jué yǐ míng yā
yuàn yuè cháng yuán,xiū yào zàn shí quē
jīn wú bù jìn yè,yù lòu mò xiāng cuī
duì líng huā、yǔ shuō xiāng sī,kàn shuí shòu sǔn
jìn lèi wú gān tǔ,dī kōng yǒu duàn yún
màn xiàng hán lú zuì yù píng,huàn jūn tóng shǎng xiǎo chuāng míng
hái shí píng quán gù hóu fǒu,yī shēng zōng jī bǐ lóu tái。
bù zhī lóng xiàng zì chéng huī。xī cán shuǐ fǔ hún fēi guài,yàn shuō wú gōng wèi shì zāi。
jiāng shān gù zhái kōng wén zǎo,yún yǔ huāng tái qǐ mèng sī
guī lái bǎo fàn huáng hūn hòu,bù tuō suō yī wò yuè míng
wàn lǐ xiǎng lóng shā,qì gū chén wú yuè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总免不了有争斗,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争斗的原因,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或者为权力,或者为金钱,或者为名誉,或者为恋爱婚姻,或者为家务琐事……一言以蔽之,人们之间的
“趁火打劫”,是乘敌人遭遇天灾、内乱,或内扰外患交加的困境之际,给以打击,从而捞取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好处,但是这种招法,玩不好就会惹火上身,以致自焚。如果一个国家或一个集团遭
蕙丛呵,你象谢安最宠的侄女一样;自从嫁了穷困的我,百事就不顺当。看到我身上无衣,你就要倒柜翻箱;沽酒少钱,我常缠你拔下金钗玉妆。甘心和我一起野菜充饥,豆叶为粮;要扫落叶当柴烧饭
薛涛与元稹一见钟情,当时薛涛已三十八岁,而元稹小薛涛十一岁。元稹9岁能文,16岁明经及第,24岁授秘书省校书郎,28岁举制科对策第一,官拜左拾遗。是中唐时期与白居易齐名的诗人,世称
此词咏七夕。上片遥念仙侣欢会。先写新秋夜色。凉月横舟,银河浸练,碧空如洗。次写双星相会。桥倚高寒,鹊飞碧空,绵绵离恨,欢情几许;千秋今夕。下片抒发感怀。夜色沉沉,独感岑寂,回忆昔日
相关赏析
- 这是一篇仕女伤春图。上片是写暮春时节,花事将近的景象,下片则是写由此生发的一腔感怀。怀春、伤春,都是闺怨诗中常见的主题,其中的“春”字,既可指春天讲,又可喻男女之间的爱情。黄升此作
有的国君以平心静气的态度来评论七类君主的为君之道。归纳为“六过一是”,以作为自我鉴戒,总结得失。又依此衡量七种类型的大臣,也有“六过一是”。这种做法真好呵,可说是—件盛事了。
尽心知命后是不是就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了呢?不是!尽心知命后还有一个过程,即是辨别事物。只有能够辨别各种不同的事物,才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因此孟子举了齐国王子的例子,当时齐国国君
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最好;在郡里,灵隐寺的景致最为突出;寺庙中,冷泉亭第一。冷泉亭筑在灵隐山下面,石门涧中央,灵隐寺西南角。它高不到十六尺,宽不超过两丈,但是这里集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
作者介绍
-
邓廷桢
邓廷桢(1776-1846),字维周,又字嶰筠,晚号妙吉祥室老人、刚木老人。汉族,江苏江宁(今南京)人。祖籍苏州洞庭西山明月湾。清代官吏,民族英雄。嘉庆六年进士,工书法、擅诗文、授编修,官至云贵、闽浙、两江总督,与林则徐协力查禁鸦片,击退英舰挑衅。后调闽浙,坐在粤办理不善事戍伊犁。释还,迁至陕西巡抚。有《石砚斋诗抄》等多部著作传世。江苏南京市有“邓廷桢墓”可供瞻仰、凭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