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婆罗门
作者:姜特立 朝代:宋朝诗人
- 送婆罗门原文:
-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雪岭金河独向东,吴山楚泽意无穷。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如今白首乡心尽,万里归程在梦中。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
- 送婆罗门拼音解读:
- sī yōu yōu,hèn yōu yōu,hèn dào guī shí fāng shǐ xiū
yàn zì wú duō,xiě dé xiāng sī jǐ xǔ
mǎ chuān yáng liǔ sī,rén yǐ qiū qiān xiào,tàn yīng huā zǒng jiào chūn zuì dào
ā pó hái shì chū jī nǚ,tóu wèi shū chéng bù xǔ kàn
xiù sè yǎn jīn gǔ,hé huā xiū yù yán
wéi yǒu lǜ hé hóng hàn dàn,juǎn shū kāi hé rèn tiān zhēn
xuě lǐng jīn hé dú xiàng dōng,wú shān chǔ zé yì wú qióng。
fēng zhù chén xiāng huā yǐ jǐn,rì wǎn juàn shū tóu
rú jīn bái shǒu xiāng xīn jǐn,wàn lǐ guī chéng zài mèng zhōng。
qiàn qiàn sī guī liàn gù xiāng,jūn wèi yān liú jì tā fāng
tíng hù wú rén qiū yuè míng,yè shuāng yù luò qì xiān qīng
bàn sǐ wú tóng lǎo bìng shēn,zhòng quán yī niàn yī shāng shé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这首诗出自《杜工部集》。767年(大历二年),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kuí)州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
1.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青盖
有人说:“士人的议论高明,为什么一定要依靠借助文采呢?”回答说:“人要具备文和质两个方面才算完美。物有只开花不结果的,有只结果不开花的。《易》上说:“圣人的情感通过文辞表达出来。”
欧阳修于1045年(宋仁宗庆历五年)八月贬为滁州(州治在今安徽滁县)知州,在滁州做了两年多的地方官,他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记》就是在滁州作的。1048年(庆历八年),改任扬州知州,这
张志和的词保存下来的只有《渔歌子》(原题叫《渔父》)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
相关赏析
- 诸葛亮46岁的时候,他的亲生儿子诸葛瞻出生,史书记载,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诸葛瞻才八岁。但他从小就聪慧可爱,擅长书画,记忆力很强。长大后从低级军官做起,一直升到他父亲曾担任过的军师将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起首两句,突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十二月,试礼部尚书韩元吉,利州观察使郑兴裔被遣为正、副使。到金朝去祝贺次年三月初一的万春节(金主完颜雍生辰)。行至汴梁(时为金人的南京)金人设宴招待。席间
不动心又能当官为政,管理人民,最关键的就在于人人都有爱心、同情心和怜悯心,这是孟子最著名的四端说,是孟子伦理学性善说的心理学基础理论,也是孟子王道爱民政治学说的理论基石。孟子认为,
南班的皇族宗室,从来只是以本身的官阶加上“奉朝请”的称号。自从宋隆兴(1163 一1165 年)以来,才开始加上宫观使和提举的头衔。现在的嗣濮王、永阳王、恩平王、安定王以下都是这样
作者介绍
-
姜特立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丽水人。生年不详,卒于宋光宗绍熙中。以父恩补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擒海贼姜大獠。赵汝愚荐于朝,召见,献诗百篇。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阁门事。恃恩纵恣,遂夺职。帝颇念旧,复除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官终庆远军节度使。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作有《梅山稿》六卷,续稿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