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诗。青冢
作者:沈约 朝代:南北朝诗人
- 咏史诗。青冢原文:
-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紫菊宜新寿,丹萸辟旧邪
玉貌元期汉帝招,谁知西嫁怨天骄。
碧湖湖上柳阴阴,人影澄波浸,常记年时欢花饮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至今青冢愁云起,疑是佳人恨未销。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若待明朝风雨过,人在天涯春在天涯
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它乡胜故乡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 咏史诗。青冢拼音解读:
- shān yīn dào shì rú xiāng jiàn,yīng xiě huáng tíng huàn bái é
wú jī yuè yàn chǔ wáng fēi,zhēng nòng lián zhōu shuǐ shī yī
xīn shì shuāng sī wǎng,zhōng yǒu qiān qiān jié
zǐ jú yí xīn shòu,dān yú pì jiù xié
yù mào yuán qī hàn dì zhāo,shéi zhī xī jià yuàn tiān jiāo。
bì hú hú shàng liǔ yīn yīn,rén yǐng chéng bō jìn,cháng jì nián shí huān huā yǐn
bo lín jìn sān jìng,zhí guǒ yíng qiān shù
zhì jīn qīng zhǒng chóu yún qǐ,yí shì jiā rén hèn wèi xiāo。
shèng rì xún fāng sì shuǐ bīn,wú biān guāng jǐng yī shí xīn
ruò dài míng cháo fēng yǔ guò,rén zài tiān yá chūn zài tiān yá
zhòng dào gù xiāng jiāo jiù shǎo,qī liáng què kǒng tā xiāng shèng gù xiāng
dàn yún gū yàn yuǎn,hán rì mù tiān hó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诗。开篇营造出一幅凄清的场景:鬓发稀疏的诗人,独自一人枯坐于屏风之间,红烛发出摇曳的光影,照在他那醉意朦胧的脸上。屏风独坐,黄昏烛影,加上暮年独饮,从内到外,均
宋代有不少“惜春”词。暮春景色不外乎柳絮纷飞,杜鹃哀呜,暮雨淅沥,抒发的不过是作者的惋惜之情。然而,女词人朱淑真却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贴切的拟人手法,将暮春景色表现得委婉多姿、细腻动
此诗凡二十句,支、微韵通押,一韵到底。诗分五节,每节四句,层次分明。惟诗中最大问题在于:一、“游子”与“良人”是一是二?二、诗中抒情主人公即“同袍与我违”的“我”,究竟是男是女?三
这首词写秋夜美梦。上片写秋夜景色,有一片清凉之感。“何期良夜得相逢”一句,引起以下梦境。下片写梦境:花烛映帐,绣裳香暖,好梦留人醉。“觉来枕上怯晨钟”一句,是留连梦境的表现。《栩庄
初夏四月,天气清明和暖,下过一场雨天刚放晴,雨后的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眼前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葵花朝向着太阳开放。 注释 “更无柳絮因风起,
相关赏析
- 浓浓的夜露呀,不见朝阳决不蒸发。和乐的夜饮呀,不到大醉决不回家!浓浓的夜露呀,沾在那繁茂芳草。和乐的夜饮呀,宗庙里洋溢着孝道。浓浓的夜露呀,沾在那枸杞酸枣。坦荡诚信的君子,无不
《妾薄命》为乐府古题之一。李白的这首诗「依题立义」,通过对陈皇后阿娇由得宠到失宠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妇女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的悲剧命运。
本篇以《夜战》为题,旨在阐述夜间作战如何迷惑敌人的问题。它认为,夜间作战,要用火光和鼓声来扰乱敌人的视觉和听觉,使其无法观察我军的真实情况和想出对付我的办法,这样就能战胜敌人。用“
种植五谷,不懂得方法能存活吗?同样,射箭、当工匠都要懂得方法。那么,培养、修养人的善良的本性,也要一定的办法,也要懂得一定的方法。这就是教育者的行为方式!用通俗的话说,靠打骂是培养
唐朝末年,各种社会矛盾纷纷激化。广大河淮地区遂成为新旧军阀朱温、时溥、杨行密等进行割据混战的战场。这些军阀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争中曾以杀人邀取战功,飞黄腾达;在割据混战中又以屠戮生灵来建立武功。以满足各自
作者介绍
-
沈约
沈约(441-513)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省武康县)人。祖父沈林子在宋为征虏将军。父亲沈璞为淮南太守,元嘉末被诛。沈约年幼孤贫,好学习,博览群书。历仕宋、齐、梁三朝,官至尚书令,封建吕侯。沈约与谢朓、王融同时,是当时文坛上的主要人物。他和谢朓等人开创了「永明体」的新体诗歌,比较讲求声韵格律。他还提出「四声八病」之说,这对于后来格律诗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也影响了诗歌的形式主义的倾向。他曾著有《四声谱》,今已不存。现存的著作有《宋书》和辑本《沈隐侯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