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长相思
作者:朱晞颜 朝代:宋朝诗人
- 长相思·长相思原文:
-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
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
蕃甲锁蛇鳞,马嘶青冢白
长相思,长相思。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长相思,长相思。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
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屏山遮断相思路,子规啼到无声处
- 长相思·长相思拼音解读:
- yān shuǐ máng máng,qiān lǐ xié yáng mù shān wú shù luàn hóng rú yǔ
nián lái cháng duàn mò líng zhōu,mèng rào qín huái shuǐ shàng lóu
fān jiǎ suǒ shé lín,mǎ sī qīng zhǒng bái
zhǎng xiàng sī,zhǎng xiàng sī。
kū zhī wú chǒu yè,hé shuǐ tǔ qīng quán
xìng yù sān bēi jiǔ hǎo,kuàng féng yī duǒ huā xīn
huáng jīn rán guì jǐn,zhuàng zhì zhú nián shuāi
zhǎng xiàng sī,zhǎng xiàng sī。
táng lí huā yìng bái yáng shù,jìn shì sǐ shēng bié lí chù
què xià shuǐ jīng lián,líng lóng wàng qiū yuè
ruò wèn xiāng sī shén le qī,chú fēi xiāng jiàn shí。
qī qī fāng cǎo yì wáng sūn liǔ wài lóu gāo kōng duàn hún
yù bǎ xiāng sī shuō shì shuí,qiǎn qíng rén bù zhī。
píng shān zhē duàn xiāng sī lù,zǐ guī tí dào wú shēng chù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此诗题目特别,《诗经》大多是取首句语词为题,有的虽不是首句,但亦是诗中的语词,而“常武”一词不见于该诗,故说诗者议论纷纭。《毛诗序》谓其意是“有常德以立武事,因以为戒然”;朱熹《诗
艮,止。应该止的时候停止,应该行动的时候行动,行动与停止不失时机,(这样)其道才能光明通畅。止其背,正是止的那个地方。(《艮》卦六爻)上下皆(止而)不相应,不相交往。所以“整个
崔元略,博陵人。祖父崔浑之。父崔儆,贞元间官至尚书左丞。崔元略应举进士,历任使府佐吏。元和八年(813),拜殿中侍御史。十二年(817),调任刑部郎中、知台杂事,又擢升拜御史中丞。
令狐楚(766或768~837)令狐绹之父,唐代文学家、政治家、诗人。汉族,字壳士。宜州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先世居敦煌(今属甘肃),初唐名臣令狐德棻后代。唐德宗贞元七年
诗人描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暮归图,虽都是平常事物,却表现出诗人高超的写景技巧。全诗以朴素的白描手法,写出了人与物皆有所归的景像,映衬出诗人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渴望有所归,羡慕平静悠
相关赏析
- 《琵琶行》(pí pa xíng)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为七言古诗。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
此词通过今昔元宵的对比,抒发了强烈的黍离(国破家亡)之悲。开头两句,点明身在客地,不觉时序推移之快,原来春天已经来到了。“春到小桃枝”是上元到来的表征。用轻灵之笔写深沉的感慨。“天
这是一阙不同于一般的咏梅词!作者并不着眼于梅花傲霜斗寒的品性、芬芳高洁的气骨,在他笔下,梅花是故国家乡的象征物。作为出使金国被羁押的宋臣,他坚贞不屈,但心中的痛苦又向谁去倾诉?闻说
不同凡响的人,其出生时必有特异之处;有最高品德的人,必定能享高寿。 称人生日叫“初度之辰”;祝贺别人逢十的生日叫“生申令旦”。 婴儿出生三日替他沐浴,请亲友宴庆,称为“
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
作者介绍
-
朱晞颜
朱晞颜(1132~1200年),字子渊、子囝,休宁(今属安徽)人,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曾知靖州永平县,政绩颇好,当地为他立了生祠。隆兴元年调当阳尉。历知永平、广济县,通判阆州,知兴国军、吉州,广南西路、京西路转运判官。光宗绍熙四年,除知静江府。宁宗庆元二年除太府少卿,总领淮东军马钱粮。四年,迁权工部侍郎,俄兼实录院同修撰。五年,兼知临安府。六年卒,年六十六。著作已佚,仅《两宋名贤小集》卷二一七存《桂巖吟藁》一卷。事见《新安文献志》卷八二宋谈钥《朱公行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