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州
作者:郑愁予 朝代:近代诗人
- 潭州原文:
-
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雨后轻寒犹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怅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桥北桥南千百树,绿烟金穗映清流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
- 潭州拼音解读:
-
tán zhōu guān shě mù lóu kōng,jīn gǔ wú duān rù wàng zhōng。
qù nián yuán yè shí,huā shì dēng rú zhòu
táo gōng zhàn jiàn kōng tān yǔ,jiǎ fù chéng chén pò miào fēng。
jiā jié yòu chóng yáng,yù zhěn shā chú,bàn yè liáng chū tòu
zuó yè fēng kāi lù jǐng táo,wèi yāng qián diàn yuè lún gāo
xiǎo wá chēng xiǎo tǐng,tōu cǎi bái lián huí
yǔ hòu qīng hán yóu wèi fàng chūn chóu jiǔ bìng chéng chóu chàng
niǎo xiàng yán shàng fēi,yún cóng chuāng lǐ chū
xiāng lèi qiǎn shēn zī zhú sè,chǔ gē chóng dié yuàn lán cóng。
dōng zhǐ xī hé néng zǒu mǎ,hǎi chén xīn shēng shí shān xià
qiáo běi qiáo nán qiān bǎi shù,lǜ yān jīn suì yìng qīng liú
jiāng jūn jīn jiǎ yè bù tuō,bàn yè jūn xíng gē xiāng bō,fēng tou rú dāo miàn rú gē
gū yún jiāng yě hè,qǐ xiàng rén jiān zhù
mù duàn gù yuán rén bù zhì,sōng láo yī zuì yǔ shuí tó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少帝的名字叫重贵,是晋高祖的堂侄。父亲讳名敬儒,母亲姓安,唐朝天..十年(913)六月二十七日出生在太原汾阳里。石敬儒曾经做过后唐庄宗的骑将,早年去世,高祖把少帝当作儿子看待。少帝
兵部员外郎李约,汧国公的儿子,接近于宰相儿子的地位。李约有个雅好,他非常喜爱深奥微妙的义理。李约声名远传,品德操行都很优秀。他酷爱山林,琴艺、酒量、词道,都高绝一时,终生不接近女色
苏秦为赵国合纵的事去游说齐宣王道:“齐国南有泰山,东有琅邪山,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正是有四面要塞的金城汤池之国。齐国地方2000里,将士有几十万,军粮堆积如山。齐国战车精良,又有五
这是一篇著名的史论。作者认为,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事,取决于执政者的思想行为。并扼要提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具体论
这是一首景物小诗。作者春天经由宜阳时,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宜阳城下草萋萋”,作者站立城头观赏景致,只见大片土地荒芜,处处长满了茂盛的野草
相关赏析
- 元皇帝下景元三年(壬午、262) 魏纪十魏元帝景元三年(壬午,公元262年) [1]秋,八月,乙酉,吴主立皇后朱氏,朱公主之女也。戊子,立子为太子。 [1]秋季,八月,乙酉(
辛弃疾绝少写自己的爱情经历,偶一为之,便迥异诸家,带着一种击节高歌的悲凉气息。却少有婉转缠绵之意。此词即是其例。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此词可能是公元1178年(淳熙五年)自江
用分别时雪花飞舞的凄凉和重逢时百花盛开的温暖做对照,抒发重逢的快乐。
这是一首以伤春、怀人、思归为内容的词作。全词的大意是:春日里,花红柳绿,本是最教人心悦神怡;可是在这样的季节里,东风吹起,词人却忍不住泪点垂滴。极写心绪之苦,蕴含着无限伤感,当与作
今年外出游玩的时候,自己独自来到了长安,没有朋友同游心中带着春愁来看春天,没有了春天的感觉。上林苑中的花白白地开放了,细柳营前的柳叶也徒有新芽。朋友们这时在南桥应该玩得正是尽兴,将
作者介绍
-
郑愁予
郑愁予,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1958年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曾在基隆港务局任职。1968年应邀参加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1970年入爱荷华大学英文系创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重要诗作包括《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燕人行》《雪的可能》《莳花刹那》《刺绣的歌谣》《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12首,及诗集《郑愁予诗选集》《郑愁予诗集Ⅰ》等2部。诗集《郑愁予诗集Ⅰ》被列为“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之一。诗人在80年代曾多次选为台湾各文类“最受欢迎作家”,名列榜首。曾获青年文艺奖(1966)、中山文艺奖(1967)、中国时报“新诗推荐奖”(1968)及“国家文艺奖”(1995)。作品已有八种欧、亚文字译介。诗人思维敏捷,感慨殊深,融合古今体悟,汲取国内外经验,创作力充沛。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温柔华美,自成风格。他的成名作《错误》(1954)在台湾首次发表时,因为该诗的最后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时间整个台湾岛都在传诵“达达的马蹄”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