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后
作者:琴操 朝代:宋朝诗人
- 别后原文:
- 落花夜雨辞寒食尘香明日城南陌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
亏蟾便是陈宫镜,莫吐清光照别离。
残雪楼台,迟日园林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梦里相逢无后期,烟中解珮杳何之。
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脸悬双玉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 别后拼音解读:
- luò huā yè yǔ cí hán shí chén xiāng míng rì chéng nán mò
fēi hóng guò yě wàn jié chóu cháng wú zhòu yè
kuī chán biàn shì chén gōng jìng,mò tǔ qīng guāng zhào bié lí。
cán xuě lóu tái,chí rì yuán lín
bái cǎo huáng shā yuè zhào gū cūn sān liǎng jiā
zhī jūn guàn dù qí lián chéng,qǐ néng chóu jiàn lún tái yuè
mèng lǐ xiāng féng wú hòu qī,yān zhōng jiě pèi yǎo hé zhī。
nián lái cháng duàn mò líng zhōu,mèng rào qín huái shuǐ shàng lóu
jiǔ jiàn cháng chóu kè shǎo,yuè míng duō bèi yún fáng
liǔ wài qīng léi chí shàng yǔ,yǔ shēng dī suì hé shēng
xī fēng shāo jí xuān chuāng zhú,tíng yòu xù,nì liǎn xuán shuāng yù
jīn yè bù zhī hé chǔ sù,píng shā wàn lǐ jué rén yā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这首诗作于元和六年(811),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物的珍视与保护之情。诗中所写的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为我国珍贵的古代文物。诗人以他特有的文学家、史学家的敏感,看到它对研究我
《齐民要术》:水稻对土地的要求并不严格,只要每年更换一次稻田便好。选择稻田,要靠近流水的上游,不论土地好坏,只要水清,便可生长出好的稻谷。三月种稻是最上等的农时,四月上旬是中等
春秋时的伍子胥,为了报父兄之仇,誓言灭楚,终于破了楚的首都郢,鞭仇人之尸。而当时的申包胥则发誓保全楚国,终于获得秦军救援,使楚国不致灭亡。由此可见,人只要决心去做,一定能办得到
韦思谦,郑州阳武人。本名仁约,字思谦,因为名字的音与武则天的父亲相近,故只称字。他的祖辈是从京兆南迁的,家住襄阳。他举进士,补任应城县令,一年多调到选部。韦思谦在任选官时,因未按从
山海经卷十一海内西经翻译:海内由西南角向北的国家地区、山丘河川依次如下。贰负之臣曰危①,危与贰负杀窫窳②。帝乃梏之疏属之山③,桎其右足④,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在开题西北。注解
相关赏析
- 多年的尘土布满了军装,骑着马到翠微亭寻找美景。好水好山还没有欣赏够,马蹄声就已经催我速归了。 注释①选自《宋诗选》。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朝爱国将领。这首诗表达
《问刘十九》乃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天晚欲雪,思念旧人”时所作。也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但诗人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不可能邀约洛阳故旧对饮。
小畜卦:吉利。在我西边郊野上空阴云密布,但雨却没有落下来。初九:沿田问道路返回,没有什么灾祸。吉利。 九二:拉回来。吉利。 九三:车子坏了一个轮子,夫妻俩互相埋怨。 六四:抓到
东汉末年的祢衡,是一个狂傲之士;他后来“诞傲致殒”(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篇》),是事出有因。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今山东临邑东北)人。祢衡少年时代就表现出过人的才气,记
迦陵小令词多奇作,这首词尤其是奇中之奇。词开篇异常平淡,从分手时暮春的柳絮说到秋日里葵花盛开,都是闲闲而道。上片四句,其实只说了自春徂秋,韶华流逝这样一层意思。在以精悍见长的迦陵小
作者介绍
-
琴操
琴操(1073年-1098年),姓蔡,名云英,艺名琴操,原籍华亭(今上海),是北宋钱塘人艺名人。原系官宦大家闺秀,从小聪明伶俐,得到良好的教育,琴棋书画、歌舞诗词都有一定的造诣。13岁那年父亲受宫廷牵诛,母亲气激身亡,家遭藉没而为杭州歌唱院艺人。不到三年,因其学习刻苦,加上天资陪颖,才华出众,16岁那年改了北宋诗人秦观《满庭芳》词而在杭红极一时。后受到大诗人苏东坡的赏识,引为红颜知己。据闻后因与苏对答后,遁入空门。
宋人笔记《枣林杂俎》中写到"琴操年少于东坡,和诗人有过一段忘年情"此书中的一笔带过,在元代就被人写成了戏曲加以传唱,也就有了后来的《眉山秀》和《红莲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