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效陶
作者:董以宁 朝代:清朝诗人
- 田家效陶原文:
- 大姑小叔常在眼,却笑长安在天外。
柏府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黑黍舂来酿酒饮,青禾刈了驱牛载。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一字无题外,落叶都愁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更落尽梨花,飞尽杨花,春也成憔悴
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
- 田家效陶拼音解读:
- dà gū xiǎo shū cháng zài yǎn,què xiào cháng ān zài tiān wài。
bǎi fǔ lóu tái xián dào yǐng,máo cí sōng zhú xiè hán shēng
jì mò shēn guī,róu cháng yī cùn chóu qiān lǚ
lǜ yè jiàn chéng yīn,xià yǒu yóu rén guī lù
hēi shǔ chōng lái niàng jiǔ yǐn,qīng hé yì le qū niú zài。
rén suí shā àn xiàng jiāng cūn,yú yì chéng zhōu guī lù mén
yù zài shān ér cǎo rùn,yuān shēng zhū ér yá bù kū
yī zì wú tí wài,luò yè dōu chóu
huǒ lěng dēng xī shuāng lù xià,hūn hūn xuě yì yún chuí yě
huó shuǐ yuán liú suí chù mǎn,dōng fēng huā liǔ zhú shí xīn
gèng luò jǐn lí huā,fēi jǐn yáng huā,chūn yě chéng qiáo cuì
chāi tóng huā làn màn,zhà shū yǔ、xǐ qīng mí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列子心胸豁达,贫富不移,荣辱不惊。因家中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以致面黄肌瘦。有人劝郑国执政子阳资助列子,以搏个好士之名,于是子阳就派人送他十车粮食,他再三致谢,却不肯收受实物。妻子
此词以优美的意境和音韵,描写钱塘江畔歌妓的生活。上片以女子口吻出之,写梦中女子所歌,下片追忆梦中情景,抒写对远别情人刻骨的相思。 上片起首一句写女子自道所居,以“钱塘江上”四字暗示
⑴沁园春:词牌名。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公主园林,后人作诗以咏其事,因此得名。此调格局开张,宜抒壮丽豪迈情感,苏、辛一派最喜用之。又名“念离群”“东仙”“洞庭春色”“寿星明”。双调,
冯梦龙说:智慧为什么可以称之“杂”。这指的是一些狡诈、卑小的智慧。纯正的智慧不应该是狡诈的,但是纯正的智慧常常被狡诈者所困扰;大的智慧不应该是卑小的,但大的智慧常常被卑小者欺侮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由于《宋史》与地方志中都没有为他立传,因此有关吴文英家世生平不详,只能从他的词作与其他零星记载中得知
相关赏析
- 东汉章帝时,马太后的几个兄弟先被封为列侯,后以“奢侈逾僭,浊乱圣化”的罪名罢免。之后,窦太后的家族充满朝廷,其权势贵盛一时。窦太后之兄窦宪、弟窦笃都喜欢交结宾客。司空第五伦(复
倡变文风 明代中叶,文坛上出现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对扫除台阁体的文风有一定作用。但至嘉靖年间,已流为盲目尊古倾向。王慎中、茅坤、唐顺之等人起而抵制,提倡唐宋古文,被称为唐宋派
文学成就 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 曾巩说苏洵“颇喜言兵”。苏洵还强调打速决战、突击取胜避实击虚、以强攻弱、善用奇兵和疑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
释迦牟尼佛说:人随着自己的情和欲去追求虚妄的声名,但是当声名显赫的时候,自己的身体也就快要死了。贪图在世上留下自己的名声,而不去修习佛法,则是枉费功夫,徒劳身心而无益于自己。这就像
作者介绍
-
董以宁
董以宁(约公元一六六六年前后在世),字文友,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人,清代初期诗人。性豪迈慷慨,喜交游,重然诺。明末为诸生。少明敏,为古文诗歌数十万言,尤工填词,声誉蔚然。同里结国仪社,委以启札。与邹只谟齐名,时称“邹董”。又与陈维崧及只谟有才子之目。魏裔介未与一面,为之倾倒。以宁于历象、乐律、方与之指,多所发明。著有《正谊堂集》和《蓉度词》。其中《蓉度词》中大量的“艳体词”作品又尤为学界所争议。然详究其实,董氏除在“艳词”创作多发越外、为前贤所不及之外,其以《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为代表的“悼母词”更为词史补填了空白,系“不可无一、不能有二” 之佳篇什,而董氏之词史地位亦可由此二者结合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