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老僧二首
作者:房舜卿 朝代:宋朝诗人
- 赠老僧二首原文:
- 枯貌自同霜里木,馀生唯指佛前灯。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旧曾闻说林中鸟,定后长来顶上巢。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少时写得坐禅影,今见问人何处僧。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
春风试手先梅蕊,頩姿冷艳明沙水
轻淘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
自有家山供衲线,不离溪曲取庵茅。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
莫嫌白发不思量,也须有、思量去里
- 赠老僧二首拼音解读:
- kū mào zì tóng shuāng lǐ mù,yú shēng wéi zhǐ fú qián dēng。
lú jiā shào fù yù jīn táng,hǎi yàn shuāng qī dài mào liáng
jiù céng wén shuō lín zhōng niǎo,dìng hòu zhǎng lái dǐng shàng cháo。
fǔ huáng dōu zhī hóng lì xī,kàn yún xiá zhī fú dòng
yī yī shū lái bào gù rén,wǒ yù yīn zhī zhuàng xīn pò
shǎo shí xiě dé zuò chán yǐng,jīn jiàn wèn rén hé chǔ sēng。
gòng kàn míng yuè yīng chuí lèi,yī yè xiāng xīn wǔ chù tóng
fú bō wéi yuàn guǒ shī hái,dìng yuǎn hé xū shēng rù guān
hán shí shí kàn guō wài chūn,yě rén wú chǔ bù shāng shén
chūn fēng shì shǒu xiān méi ruǐ,pīng zī lěng yàn míng shā shuǐ
qīng táo qǐ,xiāng shēng yù chén,xuě jiàn zǐ ōu yuán
zì yǒu jiā shān gōng nà xiàn,bù lí xī qū qǔ ān máo。
sāi shàng qiū fēng gǔ jiǎo,chéng tóu luò rì jīng qí
mò xián bái fà bù sī liang,yě xū yǒu、sī liang qù lǐ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读书教书 他的先祖于明洪武州阊门迁居兴化城内至汪头,至郑板桥已是第十四代。父亲郑之本,字立庵,号梦阳,廪生, 郑板桥品学兼优,家居授徒,受业者先后达数百余人。 1693年11月
(孙登传、孙虑传、孙和传、孙霸传、孙奋传)孙登传,孙登,字子高,孙权的长子。魏黄初二年(221),封孙权为吴王,同时任命孙登为东中郎将,封为万户侯,孙登推辞没有接受。当年,孙登被立
祖国的壮丽河山,到处呈现着不同的面貌。吴越的柔青软黛,自然是西子的化身;闽粤的万峰刺天,又仿佛象森罗的武库。古来多少诗人词客,分别为它们作了生动的写照。辛弃疾这首《过南剑双溪楼》,
[1] 戚戚,愁苦貌。因被迫应往,故心怀戚戚。[2] 悠悠,犹漫漫,遥远貌。交河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是唐王朝防吐蕃处。[3] 公宗,犹官家。有程期,是说赴交河有一定期限。[
显德六年(959)正月六日,高丽国国王王昭派使者进贡地方特产。十五日,女真国派使者进贡。十六日,青州上奏,节度使、陈王安审琦被部下杀害。 二月五日,征发徐、宿、宋、单等州丁壮民夫
相关赏析
- 典妇功掌管妇功用材数量的标准,据以授给九嫔、世妇及女御从事妇功所需取用的材料。凡分配给嫔妇的任务,到秋季呈献成绩时,辨别所做活计质量好坏,比较数量多少,而估定价值,书写标签加以标明
萧琮字温文,生性宽仁,待人大度,风流倜傥,放荡不羁,学识渊博。 又善骑马又会射箭,令人伏在地上举起贴子,萧琮飞马而射,能十发十中,举贴的人也不害怕。 萧琮起初被封为东阳王,不久
《毛诗序》曰:“《抑》,卫武公刺厉王,亦以自警也。”但古人对此多有争议。《国语·楚语》曰:“昔卫武公年数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曰: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
唐大中五年(851)秋末,李商隐离京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入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府。在送别李商隐晚宴上,时年十岁韩偓即席赋诗,才惊四座。大中十年,李商隐返回长安,重诵韩偓题赠的诗
这一章书,是说明一国的元首应当尽的孝道,要博爱广敬,感化人群。人无分种族,地无分中外,天子之孝,起感化作用,故为五孝之冠,列为第二章。孔子说:“要亲爱自己的父母,必先博爱。就不敢对
作者介绍
-
房舜卿
房舜卿,宋朝时期诗人,身世不详,代表作有《忆秦娥》、《玉交枝》,《全宋词》 收其词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