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三)
作者:张可久 朝代:元朝诗人
- 卜算子(三)原文:
-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御罗屏底翻歌扇,忆西湖、临水开窗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月下幽香度。梦里香魂驻。回首南枝酒半醺,寂寞无寻处。
西望雷塘何处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烟芳草旧迷楼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
拟泛烟中片叶,但两湖佳处,任风吹泊
雪暗岭头云,竹冷溪边树。还似潇湘缥缈人,玉骨笼香雾。
- 卜算子(三)拼音解读:
- qiū shuāng bù xī rén,shū hū qīn pú liǔ
nán guó yǒu jiā rén,róng huá ruò táo lǐ
wèi dāng shí céng xiě liú qún,shāng xīn hóng xiāo tuì è
shān huí lù zhuǎn bú jiàn jūn,xuě shàng kōng liú mǎ xíng chǔ
yù luó píng dǐ fān gē shàn,yì xī hú、lín shuǐ kāi chuāng
qián cūn shēn xuě lǐ,zuó yè yī zhī kāi
zhū mén chén chén àn gē wǔ,jiù mǎ féi sǐ gōng duàn xián
yuè xià yōu xiāng dù。mèng lǐ xiāng hún zhù。huí shǒu nán zhī jiǔ bàn xūn,jì mò wú xún chù。
xī wàng léi táng hé chǔ shì xiāng hún líng luò shǐ rén chóu,dàn yān fāng cǎo jiù mí lóu
xíng rén rì mù shǎo,fēng xuě luàn shān shēn
nǐ fàn yān zhōng piàn yè,dàn liǎng hú jiā chù,rèn fēng chuī pō
xuě àn lǐng tóu yún,zhú lěng xī biān shù。hái shì xiāo xiāng piāo miǎo rén,yù gǔ lóng xiāng wù。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①雍尊师:姓雍的道师,师前加“尊”,以示其地位崇尊。②群峭:连绵陡峭的山峰。③青牛:道家故事,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白鹤:《抱朴子·对俗》说“千岁之鹤,随时而鸣,能登于木,
○河间王弘 河间王杨弘,字辟恶,隋高祖的堂弟。 他的祖父杨爱敬,死得很早。 父亲杨元孙,很小就成为孤儿,随母亲郭氏在舅父家养大。 隋高祖的父亲武元皇帝杨忠与周太祖在关中起义
有一个食客游说楚国的春申君黄歇说:“商汤王靠着亳京兴起,周武王靠着镐京兴起,两个地方都只不过百里大小,而两王却因它们而终于占有天下。现在荀子是天下的贤人,您竟想给他100里土地的势
这首诗写了诗人登楼的所见所感,虽是抒写到岳阳楼游玩,但心系国家政事,忧国忧民,借登楼来谱写了一首爱国诗篇。
韵译鹦鹉洲在长江中浮沉,无浪也无烟;我这楚客思念中丞,心绪更加渺远。汉口斜映着夕阳,飞鸟都纷纷归巢;洞庭湖的秋水,烟波浩渺远接蓝天。汉阳城后的山岭,传来悲凉的号角;滨临江边的独树旁
相关赏析
- 此诗语言清浅,讽旨颇深。诗人仅仅抓住富室女子首饰之华美珍贵这样一个典型事物进行渲染,深刻地揭露出贵戚显宦、地主富室生活的奢靡浮华。不仅如此,含蓄也当是此诗的一个艺术特色。诗写一个富
词的开头,以三个四字句“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真切地描写了金明池的优美景色——含露的鲜花池中显出清晰的倒影,烟霭笼罩的草地一直延伸到碧绿的池边,池水暖洋洋的。由“露花”、
有所谓三不远,三不近,三不畜。尊重有智谋的人,敬慕有道德的人,亲近志同道合的人:这三种人不得疏远。听信谗言迷乱了自己,听从恭维欺骗了自己,接近邪恶使自己变恶:这三种人不得亲近。好像
前两句叫人读来摇心动魄,后两句词意陡转,道破这原是记忆中的美妙而已,现在已经是别后凄凉,凄清幽怨到让人不堪承受了。下阕紧承上阕词意,将失意一倾到底,用词精美婉约,然凄怆词意并未因此
《驳复仇议》作者柳宗元(773—819),该文是柳宗元在礼部员外郎任上写的一篇驳论性的奏议,是针对陈子昂的《复仇议状》而发的,作者认为,陈子昂的《复仇议》中的观点是矛盾的,是不足取
作者介绍
-
张可久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