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诗 / 偶成
作者:陈亚 朝代:宋朝诗人
- 劝学诗 / 偶成原文:
-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一作:少年易老学难成)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有情不管别离久情在相逢终有
欢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风
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
- 劝学诗 / 偶成拼音解读:
- bèi ruò tài shān,yì ruò chuí tiān zhī yún
jiǔ kùn lù cháng wéi yù shuì,rì gāo rén kě màn sī chá
wèi jué chí táng chūn cǎo mèng,jiē qián wú yè yǐ qiū shēng。
shào nián yì lǎo xué nán chéng,yī cùn guāng yīn bù kě qīng。(yī zuò:shào nián yì lǎo xué nán chéng)
xiāng xīn xīn suì qiè,tiān pàn dú shān rán
yǒu qíng fēng、wàn lǐ juǎn cháo lái,wú qíng sòng cháo guī
mǎ tí tà shuǐ luàn míng xiá,zuì xiù yíng fēng shòu luò huā
hǎi táng wèi yǔ,lí huā xiān xuě,yī bàn chūn xiū
gēng fū zhào mù ài lóu chuán,chūn cǎo qīng qīng wàn xiàng tián;
yǒu qíng bù guǎn bié lí jiǔ qíng zài xiāng féng zhōng yǒu
huān yàn liáng xiāo hǎo yuè,jiā rén xiū zhú qīng fēng
huí shǒu zhāo yáng lí luò rì,shāng xīn tóng què yíng qiū yuè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圣人无名”,是本篇的主体,从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
赵师秀,宋太祖八世孙。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与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宁宗庆元元年(1195
连日雨后,树木稀疏的村落里炊烟冉冉升起。烧好的粗茶淡饭是送给村东耕耘的人。广阔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田野边繁茂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宛转的啼声。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朝槿晨开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是清真词中少数的例外。此词作于神宗元丰六年(1083)至哲宗元祐元年(1086)之间,当时周邦彦久客
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
相关赏析
- 《文子》上说:“即使有功,如果失去了仁义,也一定会被疑忌;即使有罪,假如不失民心,也一定会受到信任。”所以说,仁义是天下最尊贵的东西。为什么这样说呢?过去楚共王患病的时候,把大夫们
公元1189年(宋孝宗淳熙十六年)春,杜叔高从浙江金华到江西上饶探访作者,作者作此词送别。题云“用前韵”,乃用作者前不久寄陈亮同调词韵。杜叔高是一位很有才气的诗人,陈亮曾在《复杜仲
王敬弘,琅玡临沂人。因为他和高祖的名相同,所以以字称呼。曾祖王訥,晋骠骑将军。祖父王胡之,司州刺史。父亲王茂之,晋陵太守。敬弘年轻时就有清淳的美誉,始任本国左常侍、卫军参军。性情恬
文学史对佺期公“又皆诌事太平公主、张易之等贵佞”这一说法与史实并不相符。《通鉴纪事本末》中670年到705年李唐王朝内部所发生的一切政事和宫庭之议,犹其是在武后当政和太平公主参政的
太史公说:自古以来的圣明君王将要建立国家承受天命,兴办事业,哪有不曾尊用卜筮以助成善事的!唐尧虞舜以前的,无法记述了。从夏、商、周三代的兴起看,都是各有卜筮的吉祥之兆以为根据的。大
作者介绍
-
陈亚
陈亚,字亚之,扬州(今属江苏)人。咸平五年(1002)进士。历任于潜令,知越州、润州、湖州,官至太常少卿。著有《澄源集》,已佚。事迹散见于《至顺镇江志》卷二一、《黄豫章集》卷二六。少孤,长于舅家,受其舅影响,熟谙,药名,有药名诗百馀首。《全宋词》录其《生查子》药名词四首。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一云:「虽一时俳谐之词,然所寄兴,亦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