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皇甫侍御望天灊山见示之作
作者:冯班 朝代:清朝诗人
- 酬皇甫侍御望天灊山见示之作原文:
- 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
长望哀往古,劳生惭大块。清晖幸相娱,幽独知所赖。
焚柴百神趋,执玉万方会。天旋物顺动,德布泽滂霈。
度世若一瞬,昨朝已千载。如今封禅坛,唯见云雨晦。
山色日夜绿,下有清浅濑。愧作拳偻人,沈迷簿书内。
两岸桃花烘日出,四围高柳到天垂一尊心事百年期
汉皇南游日,望秩此昭配。法驾到谷口,礼容振荒外。
登临叹拘限,出处悲老大。况听郢中曲,复识湘南态。
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胫,坚冰在须
隐嶙抱元气,氤氲含青霭。云崖媚远空,石壁寒古塞。
愁望春归,春到更无绪
思免物累牵,敢令道机退。瞒然诵佳句,持此秋兰佩。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早岁慕五岳,尝为尘机碍。孰知天柱峰,今与郡斋对。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讲武威已耀,学仙功未艾。黄金竟何成,洪业遽沦昧。
为有书来与我期,便从兰杜惹相思
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
寒城春方正,初日明可爱。万殊喜阳和,余亦荷时泰。
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
- 酬皇甫侍御望天灊山见示之作拼音解读:
- shù rén shì xiàng féng,bǎi nián huān xiào,néng dé jǐ huí yòu
zhǎng wàng āi wǎng gǔ,láo shēng cán dà kuài。qīng huī xìng xiāng yú,yōu dú zhī suǒ lài。
fén chái bǎi shén qū,zhí yù wàn fāng huì。tiān xuán wù shùn dòng,dé bù zé pāng pèi。
dù shì ruò yī shùn,zuó cháo yǐ qiān zǎi。rú jīn fēng shàn tán,wéi jiàn yún yǔ huì。
shān sè rì yè lǜ,xià yǒu qīng qiǎn lài。kuì zuò quán lóu rén,shěn mí bù shū nèi。
liǎng àn táo huā hōng rì chū,sì wéi gāo liǔ dào tiān chuí yī zūn xīn shì bǎi nián qī
hàn huáng nán yóu rì,wàng zhì cǐ zhāo pèi。fǎ jià dào gǔ kǒu,lǐ róng zhèn huāng wài。
dēng lín tàn jū xiàn,chū chù bēi lǎo dà。kuàng tīng yǐng zhōng qū,fù shí xiāng nán tài。
zhì ruò qióng yīn níng bì,lǐn liè hǎi yú,jī xuě méi jìng,jiān bīng zài xū
yǐn lín bào yuán qì,yīn yūn hán qīng ǎi。yún yá mèi yuǎn kōng,shí bì hán gǔ sāi。
chóu wàng chūn guī,chūn dào gèng wú xù
sī miǎn wù lèi qiān,gǎn lìng dào jī tuì。mán rán sòng jiā jù,chí cǐ qiū lán pèi。
tián fū hé chú zhì,xiāng jiàn yǔ yī yī
zǎo suì mù wǔ yuè,cháng wèi chén jī ài。shú zhī tiān zhù fēng,jīn yǔ jùn zhāi duì。
huáng hè yī qù bù fù fǎn,bái yún qiān zǎi kōng yōu yōu
cǎo sè quán jīng xì yǔ shī,huā zhī yù dòng chūn fēng hán
jiǎng wǔ wēi yǐ yào,xué xiān gōng wèi ài。huáng jīn jìng hé chéng,hóng yè jù lún mèi。
wèi yǒu shū lái yǔ wǒ qī,biàn cóng lán dù rě xiāng sī
lì bīng shuāng、bù biàn hǎo fēng zī,wēn rú yù
hán chéng chūn fāng zhèng,chū rì míng kě ài。wàn shū xǐ yáng hé,yú yì hé shí tài。
biān bīng chūn jǐn huí,dú shàng chán yú tái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泰,“小(阴)去而大(阳)来,吉祥亨通”。 则是天地(阴阳之气)交感而万物通达生长,(君民)上下交感而其心志相同。内(卦)阳刚而外(卦)阴柔;内(卦)刚健,外(卦)柔顺,内(卦
黄巢(820年~884年):唐朝曹州(山东省菏泽人)人,世为盐商。巢少时积财聚众,喜赌博,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陷洛阳、长安,僖宗逃奔成都,巢自号为帝,国号大齐。唐以官爵笼络李克
“睡轻”四句,引神话传说点题。言词人在七夕晚上正恍恍惚惚地小睡着,恍忽中只听见庭院中的树上不断地传来喜鹊们的聒噪声。它们似乎在说:今天晚上我们又要飞上天去搭起鹊桥,使牛郎织女能够重
本章讲了两种情况,一是国君的行为方式,而且要看其行为方式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另一种就是君子当官的行为方式,要不要当这个官,首先要看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然后再选择行为
城内壕堑外设周道,宽八步。防备敌人以水灌城,必须要仔细地审视四周的地势情况。城中地势低的地方,要下令开挖渠道,至于地势更低的地方,则命令深挖成井,使其能互相贯通,以便引水泄
相关赏析
- 十三日(有缺文)一轮光芒四射的红日,缓缓升起在玉盘似的天幕上,遥望太阳底下,白色的云气平铺天际,云气上面耸出几个青翠的峰尖,那就是会仙等山峰。仍从军峰山顶北面下山,走十里,到有空屋
世祖武皇帝上之下永明二年(甲子、484) 齐纪二 齐武帝永明二年(甲子,公元484年) [1]春,正月,乙亥,以后将军柳世隆为尚书右仆射;竟陵王子良为护军将军兼司徒,领兵置佐,
为死别往往使人泣不成声, 而生离却常令人更加伤悲。 江南山泽是瘴疬流行之处, 被贬谪的人为何毫无消息? 老朋友你忽然来到我梦里, 因为你知道我常把你记忆。 你如今陷入囹圄身
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六月,杜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此离开朝延,开始最后十余年的飘泊生涯,直到公元770年(大历五年)病死于洞庭舟中。房琯事件是诗人政治生活
宋之问字延清,又名少连,汾州人。父宋令文高宗时任东台详正学士。之问形貌魁梧,善于论辩。二十岁时,武后召他与杨炯分别代行掌管习艺馆。多次迁升为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武后游洛阳龙门,
作者介绍
-
冯班
冯班(1602~1671) 明末清初诗人。字定远,晚号钝吟老人。江苏常熟人。明末诸生,从钱谦益学诗,少时与兄冯舒齐名,人称“海虞二冯”。入清未仕,常常就座中恸哭,人称其为“二痴”。冯班是虞山诗派的重要人物,论诗讲究“无字无来历气”,反对严羽《沧浪诗话》的妙悟说。有《钝吟集》、《钝吟杂录》、《钝吟书要》和《钝吟诗文稿》等。
冯班为钱谦益弟子,被称为“虞山诗派”的传人之一。论诗反对宋代严羽《沧浪诗话》的“妙悟”说,以为“似是而非,惑人为最”(《严氏纠谬》)。他主张“诗以道性情”,但最后又归结到温柔敦厚。他也主张善于学古,“不善学古者,不讲于古人之美刺,而求之声调气格之间,其似也不似也则未可知,假令一二似之,譬如偶人刍狗徒有形象耳”(《马小山停云集序》)。他提倡“隐秀之词”,“隐者,兴在象外,言尽而意不尽者也;秀者,章中迫出之词,意象生动者也”(《钝吟杂录》)。他的论诗主张对反神韵说的赵执信很有影响。他在晚年的著述《碧云仙师笔法录》中将冯班称作“碧云仙师”,奉若神灵。也正因文学宗尚的异趣,导致了王士禛与赵执信的诗学之争,赵执信著《谈龙录》攻讦王士禛的“神韵说”,遂使二人之争演为清初诗学的一大公案,对整个清代诗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不难看出冯班《钝吟杂录》于清代诗学研究的重要性。《钝吟杂录》在冯班的著述中版本也最多,并被收入《四库全书》。
冯班作诗,宗法晚唐,于李商隐用力尤深,力求锤炼藻丽。他有一些诗伤离念乱,有一定内容深度,如《杂诗》:“诵君恸哭书,咏君黍离诗。悠悠寸衷事,百岁谁当知”。《兵后经郡齐门故人废园有感》:“雀乱鸦啼燕不回,曲池平后劫成灰。……蔓草江淹何限恨,青枫宋玉有余哀。”又如《临桂伯墓下》、《江南曲》等篇,都寄寓了故国之思。钱谦益称冯班之诗“沈酣六代,出入于义山、牧之、庭筠之间”。
冯班还非常精通书法艺术,正草隶篆四书都很擅长,尤其小楷更是出众,时人得其笔墨,往往珍藏于家中。而冯班自己写作则无定所,往往是兴至索纸笔、随便书定,或是书头、或是纸角,这就使其过世后,搜求其著述十分困难,冯武竭力以求,幸亏别人珍惜冯班墨迹,往往珍藏,才得以聚腋成裘、汇成一部,因其父号“钝吟居士”,故题名为“钝吟杂录”。也正因为是聚合在一起的,往往显得支离破碎,不成系统,但总体来说,仍能反映冯班之学术观点和思想风格。
冯班一生著述颇丰,除《钝吟杂录》外,尚有《钝吟集》是其代表作。影响颇大。《钝吟集》共十卷,包括《钝吟集》三卷、《钝吟余集》一卷、《钝吟别集》一卷、《游仙诗》二卷、《冯氏小集》三卷,几乎将冯班一生的诗作都搜罗在此,并由其同乡浦江周心如为其校定成册,刊于纷欣阁丛书中。另有《常熟二冯先生集》,是与其兄冯舒的合集,为冯班的同乡后学张鸿,出于弘扬乡贤的目的编印,为后人研读冯班这位清初诗坛名家,“虞山诗派”重要诗人的诗作、诗论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