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第后夷门乘舟至永城驿题
作者:冯班 朝代:清朝诗人
- 下第后夷门乘舟至永城驿题原文:
-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从来此恨皆前达,敢负吾君作楚辞。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夜来雨横与风狂,断送西园满地香
秋赋春还计尽违,自知身是拙求知。唯思旷海为休处,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忽喜孤舟似去时。连浦一城兼汴宋,夹堤千柳杂唐隋。
- 下第后夷门乘舟至永城驿题拼音解读:
- kōng duì zhe,shān zhōng gāo shì jīng yíng xuě;
bì shān xué shì fén yín yú,bái mǎ què zǒu shēn yán jū
rì shè shā chuāng fēng hàn fēi,xiāng luó shì shǒu chūn shì wéi
shí nián lí luàn hòu,zhǎng dà yī xiāng féng
cóng lái cǐ hèn jiē qián dá,gǎn fù wú jūn zuò chǔ cí。
shēng gē sàn hòu jiǔ chū xǐng,shēn yuàn yuè xié rén jìng
jīn luò qīng cōng bái yù ān,zhǎng biān zǐ mò yě yóu pán
yuǎn yǔ jūn bié zhě,nǎi zhì yàn mén guān
zì zài fēi huā qīng shì mèng,wú biān sī yǔ xì rú chóu
yè lái yǔ héng yǔ fēng kuáng,duàn sòng xī yuán mǎn dì xiāng
qiū fù chūn hái jì jǐn wéi,zì zhī shēn shì zhuō qiú zhī。wéi sī kuàng hǎi wèi xiū chù,
yún xiāo yǔ jì,cǎi chè qū míng
hū xǐ gū zhōu shì qù shí。lián pǔ yī chéng jiān biàn sòng,jiā dī qiān liǔ zá táng suí。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家世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
承宫,琅琊姑幕人,幼时丧父,在他八岁的时候,帮别人放猪。乡里的徐子盛精通《春秋》这本书,传授的学生有上百人。承宫从他房前经过,看见那些学生在朗诵,感到很喜欢,便忘记了他的猪,听
龚自珍这首《咏史》诗写出了清代一些知识分子的典型心情。清前期曾屡兴文字狱,大量知识分子因文字获罪被杀。在这种酷虐的专制统治下,大多数知识分子不敢参与集会,言行十分谨慎,唯恐被牵入文
黄帝问伯高说:我听说气有逆有顺,脉有盛有衰,针刺有它的大法,可以讲给我听听吗?伯高说:人体气行的逆顺,是与天地阴阳四时五行相应的;脉的盛衰,可以根据它来诊候血气的虚实及其有余、不足
汤显祖是明代杰出的戏曲作家。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12岁的诗作即已显出才华。14岁补县诸生,21岁中举。这时,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
相关赏析
- 贯高谋杀害汉高祖,事情被发觉,汉廷下诏书给赵王,有敢跟随赵王的,灭他三族。只有田叔、孟舒自己剃发钳颈跟随赵王。赵王既被赦出狱后,皇帝用田叔等当了郡守。文帝初登皇位,召见田叔问道:“
楚五王交字游,直担的同父小弟。喜欢读书,多才多艺。小时候曾和鲁!挫、直生、皇公一起跟涅丘垣学习《诗》。浮丘伯,是瑟卿的门人。到台焚书时,各自散去了。高祖兄弟四人,长兄刘伯,老二刘仲
并卦:改换了封邑却没改变井田数目,没有损失也没有多得, 人们照样在田间未来往往。水井已经干枯淤塞,却不去挖淘,还打破了汲水瓶,凶险。 初六:井水浑浊如泥无法饮用。陷阱塌坏不能关
《左传》上说:“没有以傲慢为礼的。”《曲礼》上说:“不要失去恭敬的态度。”然而古人确实有以傲慢为礼的,这是什么原因呢?是想使对方的品德能够彰明于世。为什么这样说呢?过去有个隐士侯嬴
①陈和叔:名陈睦,嘉祐六年进士,累迁史馆修撰。赏心亭:在金陵(今南京)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为观赏胜地。②七朝: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此处说“七朝”系指包括南唐在内
作者介绍
-
冯班
冯班(1602~1671) 明末清初诗人。字定远,晚号钝吟老人。江苏常熟人。明末诸生,从钱谦益学诗,少时与兄冯舒齐名,人称“海虞二冯”。入清未仕,常常就座中恸哭,人称其为“二痴”。冯班是虞山诗派的重要人物,论诗讲究“无字无来历气”,反对严羽《沧浪诗话》的妙悟说。有《钝吟集》、《钝吟杂录》、《钝吟书要》和《钝吟诗文稿》等。
冯班为钱谦益弟子,被称为“虞山诗派”的传人之一。论诗反对宋代严羽《沧浪诗话》的“妙悟”说,以为“似是而非,惑人为最”(《严氏纠谬》)。他主张“诗以道性情”,但最后又归结到温柔敦厚。他也主张善于学古,“不善学古者,不讲于古人之美刺,而求之声调气格之间,其似也不似也则未可知,假令一二似之,譬如偶人刍狗徒有形象耳”(《马小山停云集序》)。他提倡“隐秀之词”,“隐者,兴在象外,言尽而意不尽者也;秀者,章中迫出之词,意象生动者也”(《钝吟杂录》)。他的论诗主张对反神韵说的赵执信很有影响。他在晚年的著述《碧云仙师笔法录》中将冯班称作“碧云仙师”,奉若神灵。也正因文学宗尚的异趣,导致了王士禛与赵执信的诗学之争,赵执信著《谈龙录》攻讦王士禛的“神韵说”,遂使二人之争演为清初诗学的一大公案,对整个清代诗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不难看出冯班《钝吟杂录》于清代诗学研究的重要性。《钝吟杂录》在冯班的著述中版本也最多,并被收入《四库全书》。
冯班作诗,宗法晚唐,于李商隐用力尤深,力求锤炼藻丽。他有一些诗伤离念乱,有一定内容深度,如《杂诗》:“诵君恸哭书,咏君黍离诗。悠悠寸衷事,百岁谁当知”。《兵后经郡齐门故人废园有感》:“雀乱鸦啼燕不回,曲池平后劫成灰。……蔓草江淹何限恨,青枫宋玉有余哀。”又如《临桂伯墓下》、《江南曲》等篇,都寄寓了故国之思。钱谦益称冯班之诗“沈酣六代,出入于义山、牧之、庭筠之间”。
冯班还非常精通书法艺术,正草隶篆四书都很擅长,尤其小楷更是出众,时人得其笔墨,往往珍藏于家中。而冯班自己写作则无定所,往往是兴至索纸笔、随便书定,或是书头、或是纸角,这就使其过世后,搜求其著述十分困难,冯武竭力以求,幸亏别人珍惜冯班墨迹,往往珍藏,才得以聚腋成裘、汇成一部,因其父号“钝吟居士”,故题名为“钝吟杂录”。也正因为是聚合在一起的,往往显得支离破碎,不成系统,但总体来说,仍能反映冯班之学术观点和思想风格。
冯班一生著述颇丰,除《钝吟杂录》外,尚有《钝吟集》是其代表作。影响颇大。《钝吟集》共十卷,包括《钝吟集》三卷、《钝吟余集》一卷、《钝吟别集》一卷、《游仙诗》二卷、《冯氏小集》三卷,几乎将冯班一生的诗作都搜罗在此,并由其同乡浦江周心如为其校定成册,刊于纷欣阁丛书中。另有《常熟二冯先生集》,是与其兄冯舒的合集,为冯班的同乡后学张鸿,出于弘扬乡贤的目的编印,为后人研读冯班这位清初诗坛名家,“虞山诗派”重要诗人的诗作、诗论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