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
作者:郑光祖 朝代:元朝诗人
- 湘中原文:
-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记年时、旧宿凄凉,暮烟秋雨野桥寒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
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
- 湘中拼音解读:
- hàn yuè chuí xiāng lèi,hú shā fèi mǎ tí
jì nián shí、jiù sù qī liáng,mù yān qiū yǔ yě qiáo hán
nián nián duān wǔ fēng jiān yǔ,shì wèi qū yuán chén xī yuān
píng zǎo mǎn pán wú chǔ diàn,kōng wén yú fù kòu xián gē。
qiān yī dùn zú lán dào kū,kū shēng zhí shàng gàn yún xiāo
yuán chóu yú yǒng shuǐ fān bō,zì gǔ liú chuán shì mì luó。
sī yù wěi fú jié,yǐn gān zì cì chuán
jìn chóng yáng、piān duō fēng yǔ,jué lián cǐ rì xuān míng
lǜ chí fāng cǎo mǎn qíng bō,chūn sè dōu cóng yǔ lǐ guò
lù chū hán yún wài,rén guī mù xuě shí
dōng wǔ wàng yú háng,yún hǎi tiān yá liǎng miǎo máng
wēi yáng xià qiáo mù,yuǎn sè yǐn qiū shā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此词描写少妇因游春有感而忆所思的无可排遣之情。 首句点明时序:芳春过半,踏青游赏,戏罢秋千。由动境而归静境,写其季节天色之气氛,闺阁深居之感受,读来宛如亲历。 次句“风和闻马嘶”五
统治者对被统治者,被统治者对统治者之间都有各种各样的行为方式,选择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则决定着统治的成败。因此孟子强调,君主的这三种不同的行为方式,就有三种不同的回报,这就是孔子所说
在家庭的影响下,在塾师的指导下,黄遵宪的学习不断有长进。在封建社会里,知识分子大都要通过科举考试才能挤进官僚阶层。明清以后,适应封建制度的发展,建立了一套比唐宋时期更完备的科举制度
陈轸也是合纵派的杰出代表,他用滔滔雄辩向一直袖手旁观的齐国阐述了天下大势,指明了齐国旁观的弊端和即将来临的大祸患,终于说服了齐王。他的说辞之所以打动齐王,在于他善于从齐王的地位、思
王实甫,字德信,元朝杂剧作家。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
相关赏析
- 宗庙制度是天下有了帝王,分封诸侯,立卿大夫设置都邑后,建立的宗庙祭祀制度。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无庙,以此区分亲疏贵贱。这是维系封建统治的一项重要制度。
宋朝时,交趾国遣使向宋朝进贡来一只珍奇异兽,说是麒麟。司马光说:“大家都不知道麒麟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但不是它自己出现的,就算不得吉祥的象征;如果是假的,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
吴大帝孙权葬蒋陵,亦称孙陵,在今南京市东北钟山(亦称蒋山)南麓。此诗系作者行经蒋陵凭吊吴亡而作。吴末帝孙皓肆行暴虐,直弄得国将不国。公元265年(甘露元年)徙都武昌,以零陵南部为始
诗开头两句,诗人就以饱满的热情,颂扬橘树经得起严冬考验,绘制了一幅江南橘林的美丽图景,形成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橘树是果树中的上品,又能经得起严冬风霜的熬煎,终年常绿,因此诗人以丹
作者介绍
-
郑光祖
郑光祖生于元世祖至元初年(即公元1264年)[1] ,字德辉,汉族,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从小就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青年时期置身于杂剧活动,享有盛誉。但他的主要活动在南方,成为南方戏剧圈中的巨擘。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元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激赏郑光祖的文词,将他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并列,后人合称为“元曲四大家”。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除杂剧外,郑光祖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