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
作者:郭麐 朝代:清朝诗人
- 端午日原文:
-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晴野鹭鸶飞一只,水葓花发秋江碧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 端午日拼音解读:
-
shào nián jiā jié bèi duō qíng,lǎo qù shéi zhī gǎn kǎi shēng;
fú tiān cāng hǎi yuǎn,qù shì fǎ zhōu qīng
qī xiá shān liè;yí shuǐ xiàn xué,guǎng shù mǔ
shí jiàn yōu rén dú wǎng lái,piāo miǎo gū hóng yǐng
gū yún jiāng yě hè,qǐ xiàng rén jiān zhù
shǒu nòng shēng xiāo bái tuán shàn,shàn shǒu yī shí shì yù
bìn sī rì rì tiān bái tóu,liú jǐn nián nián zhào yǎn míng;
qíng yě lù sī fēi yì zhī,shuǐ hóng huā fā qiū jiāng bì
zǐ jú qì,piāo tíng hù,wǎn yān lóng xì yǔ
bù xiào ài fú qū xí sú,dàn qí pú jiǔ huà shēng píng。
cán dēng míng miè zhěn tou yī,ān jǐn gū mián zī wèi
qiān zǎi xián yú tóng shùn xī,jǐ rén yān mò jǐ chuí míng。
liǔ zhòng yān shēn,xuě xù fēi lái wǎng
zhī jūn yòng xīn rú rì yuè,shì fū shì nǐ tóng shēng sǐ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这是一首咏古的七言绝句,作者以屈原和渔父江畔问答的典故为题材,赞颂了渔父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间接表达了对屈原这一伟大爱国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操,但是渔父的消极避世态度在现代是不值得
苏轼调任密州知州第二年,修复了一座残破的楼台,他的弟弟苏辙为这座台起名叫“超然”。苏轼便写了这篇《超然台记》,以表明超然物外、无往而不乐的思想。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的过于急切,以及
汗明去拜见春申君,等侯了三个月,然后才得到接见。谈完话后,春申君对汗明非常喜欢。汗明想要再和春申君交谈,春申君说:“我已经了解先生了,先生先去休息吧。” 汗明不安地说:“我愿意向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年代,背景和本事,现在难以考证确切。从"春风倚棹阖闾城"句知道,此诗当作于今苏州城。从目前考知的史料看,作者一生中曾有过两次离苏州,一次是被贬为
牛仙客,泾州鹑觚人。最初任县小吏,县令傅文静非常器重他。傅文静后来担任陇右营田使,召引牛仙客参加计划制定工作,因立军功多次转为洮州司马。开元初年(713),王君..任河西节度使,让
相关赏析
-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
月已落下,乌鸦仍然在啼叫着,暮色朦胧漫天霜色。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一人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注释枫桥:在今苏
关于诗的主题,《毛诗序》说:“《东方未明》,刺无节也。朝廷兴居无节,号令不时,挈壶氏(掌计时的官员)不能掌其职焉。”古代学者意见分歧不多。今人一般认为这首诗是反映劳动者对繁重劳役的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上片开头两句,连用两个比喻。“情似游丝”,喻情之牵惹:“人如飞絮”,喻人之飘泊也。两句写出与情人分别时的特定心境。游丝、飞絮,古代诗词中是常常联用的,一以喻情,一以喻人,使之构成一
作者介绍
-
郭麐
郭麐(lín )(1767~1831)字祥伯,号频伽,因右眉全白,又号白眉生、郭白眉 ,一号邃庵居士、苎萝长者。江苏吴江人。著作主要有《灵芬馆诗集》(《初集》四卷,《二集》十卷,《三集》四卷,《四集》十二卷,《续集》八卷,《杂著》二卷,《杂著续编》四卷)、《江行日记》一卷、《唐文粹补遗》二十六卷,以及《蘅梦词》、《浮眉楼词》、《忏余绮语》各二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