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陀僧
作者:支遁 朝代:魏晋诗人
- 头陀僧原文:
- 江水侵云影,鸿雁欲南飞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
自扫雪中归鹿迹,天明恐被猎人寻。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酷怜娇易散,燕子学偎红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万峰围绕一峰深,向此长修苦行心。
- 头陀僧拼音解读:
- jiāng shuǐ qīn yún yǐng,hóng yàn yù nán fēi
zhàn zhàn cháng jiāng qù,míng míng xì yǔ lái
jiāng tíng xiá rì kān gāo huì,zuì fěng lí sāo bù jiě chóu
jīng fēng piāo bái rì,hū rán guī xī shān
zì sǎo xuě zhōng guī lù jī,tiān míng kǒng bèi liè rén xún。
wéi yǒu lǜ hé hóng hàn dàn,juǎn shū kāi hé rèn tiān zhēn
kù lián jiāo yì sàn,yàn zi xué wēi hóng
chūn mián bù jué xiǎo,chǔ chù wén tí niǎo
lóu tái chǔ chù mí fāng cǎo,fēng yǔ nián nián yuàn luò huā
jīng niǎo qù wú jì,hán qióng míng wǒ bàng
bù chóu wū lòu chuáng chuáng shī,qiě xǐ xī liú àn àn shēn
wàn fēng wéi rào yī fēng shēn,xiàng cǐ zhǎng xiū kǔ xíng xī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这是一首梅花的赞歌,又是一首梅花的咏叹调。词中先绘出梅花不同凡俗的形貌,又表现了她那孤芳自赏的清姿和高洁情怀,再化用杜甫、王建诗意,把远稼异域不能生还汉邦的昭君故事神话化,将眷恋故
①西风:秋风。②鱼书:喻指书信。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得名。又名《小庭花》、《玩丹砂》、《怨啼鹃》、 《浣纱溪》、《掩萧斋》、《清和风》、 《换追风》、《最多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
将要从天空落下的太阳,映着红艳艳的花、树和青翠的山峰,广阔的郊外上,碧绿的草色一望无际。游人们顾不上春天即将结束,还在亭前踏着地上落下的花儿嬉戏玩耍。
相关赏析
- 苏辙原诗的基调是怀旧,因为他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的主簿(由于考中进士,未到任),嘉祐元年和兄轼随父同往京城应试,又经过这里,有访僧留题之事。所以在诗里写道:“曾为县吏民知否?旧
墨子说:“仁人做事,必须讲求对天下有利,为天下除害,将以此作为天下的准则。对人有利的,就做;对人无利的,就停止。”仁者替天下考虑,并不是为了能见到美丽的东西,听到快乐的声音
储光羲,润州延陵(今江苏金坛)人,祖籍兖州(今属山东)。开元十四年(726)进士,与崔国辅、綦毋潜同榜。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宜、下邽等县尉。仕宦不得意,隐居终南山的别业。后出山任
(题目)初秋在园子里散步夕阳看似无情,其实最有情,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暂时间,拼命的高声歌唱,园子里一片蝉叫声。蝉的叫声好像就在身边,可是你却无法找到他们,因为,当
《清明夜》是白居易的一首清明日外出踏青游玩的习俗。在古代,踏青又称“寻春”、“春禊”,晋代已盛。清明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大好时光,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后,尽情地亲近自然,到郊外踏青游玩
作者介绍
-
支遁
支遁(314-366),字道林,世称支公,也称林公,别称支硎,本姓关。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人,或说河东林虑(今河南林县)人。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他初隐余杭山,25岁出家,曾居支硎山,后于剡县(今浙江省嵊县)沃洲小岭立寺行道,僧众百余。晋哀帝时应诏进京,居东安寺讲道,三年后回剡而卒。他精通佛理,有诗文传世。据文献记载,《神骏图》画的是支遁爱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