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岘亭
作者:周文质 朝代:元朝诗人
- 登岘亭原文:
-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红桥火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今日登临唯有泪,不知风景在何山。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岘山回首望秦关,南向荆州几日还。
- 登岘亭拼音解读:
- dú xiě chāng pú zhú yè bēi,péng chéng fāng cǎo tà chū huí
zhòu yè bì rì yuè,dōng xià gòng shuāng xuě。
wàng quē yún zhē yǎn,sī xiāng yǔ dī xīn
cháo dǎ sān gēng guā bù yuè,yǔ huāng shí lǐ hóng qiáo huǒ
xiǎo kàn hóng shī chù,huā zhòng jǐn guān chéng
zǐ guī tí chè sì gēng shí,qǐ shì cán chóu pà yè xī
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jìn tīng shuǐ wú shēng
jīn rì dēng lín wéi yǒu lèi,bù zhī fēng jǐng zài hé shān。
dōng yè yè hán jué yè zhǎng,chén yín jiǔ zuò zuò běi táng
fēng yǔ rú huì,jī míng bù yǐ
shù zhōu xiāo xī duàn,chóu zuò zhèng shū kōng
xiàn shān huí shǒu wàng qín guān,nán xiàng jīng zhōu jǐ rì hái。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初放
我屈原生长在楚国国都,如今却遭流放原野居住。性迟钝言语少拙嘴笨腮,又没有强势力在旁辅助。我才智疏浅能力又薄弱,孤陋寡闻又见识无多。只为利国利君多次进言,谁料想惹怒小人招来灾祸。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
墨家学派的信奉者夷之想通过孟子的学生徐辟求见孟子。孟子说:“我是很愿意见他的,但我现在正病着,等我病好了我去见他,夷子就不用来了。” 过了几天,夷子又提出想见孟子。孟子说
情投意合 陆游和唐婉不是表兄妹关系。最早记述《钗头凤》词的本事的是南宋陈鹄所写的《耆旧续闻》,之后,有刘克庄的《后村诗话》,但陈、刘二人在其著作中均未提及陆、唐是表兄妹关系。参考
相关赏析
- 清泰二年(935)一月一日,末帝到明堂殿接受朝贺,仪仗侍卫排列整肃。十日,中书门下奏道:“遇千春节时,凡是刑狱公事上奏答复,都等到下个月施行。今后请把犯重罪的放到下个月处理,犯轻罪
全词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衬托“而今”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却又说不出道不出,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上片说,少年时代思想单纯,没有经历过人世艰辛,喜欢登上高楼(层楼)
[1]拔山:比喻力大。[2]青青:兼谓鬓发,指虞姬。[3]敛袂(mèi):整理衣袖,此言罢舞。亭亭:状形体挺拔。
文学 赵秉文“历五朝,官六卿”,朝廷中的诏书、册文、表以及与宋、夏两国的国书等多出其手。他所草拟的《开兴改元诏》,当时闾巷间皆能传诵。他学识广博,著有《易丛说》、《中庸说》、《扬
黄帝问道:我听说善于谈论天道的,必能应验于人事;善于谈论历史的,必能应合于今事;善于谈论人事的,必能结合自己的情况。这样,才能掌握事物的规律而不迷惑,了解事物的要领极其透彻,这就是
作者介绍
-
周文质
周文质(?-1334),元代文学家。字仲彬,建德(今属浙江)人,后居杭州。与钟嗣成相交二十余年,良人情深意笃,形影不离,故《录鬼簿》对他有详细的记载:“体貌清癯,学问渊博,资性工巧,文笔新奇。家世儒业,俯就路吏。善丹青,能歌舞,明曲调,谐音律。性尚豪侠,好事敬客善绘画,谐音律。所作杂剧今知有四种。现仅《苏武还乡》(或称《苏武还朝》)存有残曲。散曲存有小令四十三首,套数五套,多男女相思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