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溪居
作者:李梦阳 朝代:明朝诗人
- 忆溪居原文:
- 杜若菰蒲烟雨歇,一溪春色属何人。
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粱
竹轩临水静无尘,别后凫鹥入梦频。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满罗衫是酒,香痕凝处,唾碧啼红相半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 忆溪居拼音解读:
- dù ruò gū pú yān yǔ xiē,yī xī chūn sè shǔ hé rén。
shèn sàn yún shōu pò lóu gé,hóng cán shuǐ zhào duàn qiáo liáng
zhú xuān lín shuǐ jìng wú chén,bié hòu fú yī rù mèng pín。
huā míng yuè àn lóng qīng wù,jīn xiāo hǎo xiàng láng biān qù
bàn zhǎn tú sū yóu wèi jǔ,dēng qián xiǎo cǎo xiě táo fú
bǎi huā tóu shàng kāi,bīng xuě hán zhōng jiàn
méi zǐ jīn huáng xìng zǐ féi,mài huā xuě bái cài huā xī
qiū róng qiǎn dàn yìng zhòng mén,qī jié zǎn chéng xuě mǎn pén
mǎn luó shān shì jiǔ,xiāng hén níng chù,tuò bì tí hóng xiāng bàn
nán hú qiū shuǐ yè wú yān,nài kě chéng liú zhí shàng tiān
sù yī mò qǐ fēng chén tàn,yóu jí qīng míng kě dào jiā
qiān kè cǐ shí tú jí mù,cháng zhōu gū yuè xiàng shuí mí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蕃,吐蕃,我国古代藏族建立的地方政权,在今青海、西藏一带。当时唐、蕃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作者的这位老友在一次战争中身陷吐蕃,生死未卜,下落不明,作者就写了这首诗深切怀念他。在这次战斗
苏轼在彭城时,道潜从杭州特地去拜访他。在酒席上,苏轼想跟道潜开开玩笑,就叫一个妓女去向他讨诗。道潜当时口占一诗说:“多谢尊前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禅心已作沾泥絮,肯逐春风上下狂?
历来写愁之作颇多:或直抒胸臆,“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诗·邶风·泉水》);或巧用比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或融愁于景,“
原文回答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林的?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风景优美)3.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
这首诗写初春的景象,诗中“相将十里异阴晴”写出了贵州山区复杂的气候现象。此诗虽然以写景为主,但表达的仍然是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强烈愿望。这首诗画面优美,意境新鲜,富有生活情趣。
相关赏析
- 《浮生六记》是他的一部自传体作品,书共六篇,卷一 《闺房记乐》 卷二 《闲情记趣》 卷三 《坎坷记愁》 卷四 《浪游记快》 卷五 《中山记历》 卷六 《养生记道》.故名“六记”。今
山,是万物中以崇高为其特征的。施惠于民,是君主的崇高行为。慈爱,是父母的崇高行为。忠君,是人臣的崇高行为。孝亲,是子、妇的崇高行为。所以,山高而不崩则人们烹羊设祭,君主施惠不懈则人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不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
有人对新城君说,“公叔、伯婴担心秦、楚两国收留几瑟,您为什么不替韩国向楚国要回做人质的几瑟呢?楚王听从,把人质送回韩国,那么公叔、伯婴一定会知道秦、楚两国不把几瑟当回事,必然会让韩
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全诗意在写经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此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
作者介绍
-
李梦阳
李梦阳(1473~1530)中国明代文学家。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今属甘肃)人。出身寒微。弘治七年(1494)进士,历任户部主事、江西提学副使等职。他嫉恶如仇,曾因草疏奏章弹劾宦官刘瑾而入狱。李梦阳鉴于台阁体诗文千篇一律的弊端,决心倡导复古以改变不良文风。他是前七子的领袖,主张古诗学魏晋,近体学盛唐,在当时影响颇大。但他过于强调格调、法式 ,未能很好地从复古中寻求创新。在他与何景明的辩论中,意气用事,论点偏激,导致他泥古不化,甚至走上了抄袭的道路,扼杀了诗歌创作的生机。晚年有所悔悟。他创作的乐府和古诗较多,其中有些作品寄寓了作者力求有所改革的政治理想,较有现实意义,如《朝饮马送陈子出塞》等诗。他的乐府、歌行在艺术上有一定成就,但时露雕凿之痕。其七律专宗杜甫,多气象阔大之辞。著有《空同集》6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