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子(苦雨)
作者:冯梦龙 朝代:明朝诗人
- 南柯子(苦雨)原文: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
碧树留云湿,青山似笠低。鹧鸪啼罢竹难啼。不晓天天何意、要梅肥。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昔叹当年无李牧,今知江左有夷吾
凄凉南浦,断桥斜月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昨日穿新葛,今朝御夹衣,思家怀抱政难为。只恐归来憔悴、却羞归。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 南柯子(苦雨)拼音解读:
- rì mù xiāng guān hé chǔ shì yān bō jiāng shàng shǐ rén chóu
nián lái cháng duàn mò líng zhōu,mèng rào qín huái shuǐ shàng lóu
bì shù liú yún shī,qīng shān shì lì dī。zhè gū tí bà zhú nán tí。bù xiǎo tiān tiān hé yì、yào méi féi。
cuī chéng qīng lèi,jīng cán gū mèng,yòu jiǎn shēn zhī fēi qù
xī tàn dāng nián wú lǐ mù,jīn zhī jiāng zuǒ yǒu yí wú
qī liáng nán pǔ,duàn qiáo xié yuè
xiāng hèn bù rú cháo yǒu xìn,xiāng sī shǐ jué hǎi fēi shēn
zuó rì chuān xīn gé,jīn zhāo yù jiá yī,sī jiā huái bào zhèng nán wéi。zhǐ kǒng guī lái qiáo cuì、què xiū guī。
yù shù gē cán wáng qì zhōng,jǐng yáng bīng hé shù lóu kōng
tàn jì yú lù yáo,yè xuě chū jī
jìng ān zhái lǐ dāng chuāng liǔ,wàng yì tái qián pū dì huā
qiū bī àn chóng tōng xī xiǎng,zhēng yī wèi jì mò fēi shuā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这首诗语言极明白,表现的思想感情也很清楚,然而对诗人“忧”什么,时人为何不能理解他的“忧”,反认为他骄傲、反常,难以找到确切答案。同时他自称“士”,而“士”代表的身份实际并不确定,
①怀丝:双关语,谐“怀思”。②微躯尽:身死。蚕吐丝后即化为蛹。此借喻为了爱情不惜生命。③缠绵:双关语。以蚕丝的“缠绵”喻爱情的“缠绵”。
三月三日阳春时节天气清新,长安曲江河畔聚集好多美人。姿态凝重神情高远文静自然,肌肤丰润胖瘦适中身材匀称。绫花绫罗衣裳映衬暮春风光,金丝绣的孔雀银丝刺的麒麟。头上戴的是什么珠宝首
忘掉权势,不畏权势的人,这种人从外表上来看,不是显得很傲慢吗?确实如此,但这种傲慢不是小人似的傲慢,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之类的假傲慢。是我固守我的本性,
序文主要叙述作者与其友属在石鱼湖上饮酒的事及作者对此事的感受。该诗反映了封建士大夫以酒为戏,借饮取乐的生活情趣。诗的末句说:“酌饮四坐以散愁。”实际上,作者并没有在诗中表现哪一句是
相关赏析
- 皎然,公元(720-804)年,湖州人,俗姓谢,字清昼,是中国山水诗创世人谢灵运的后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诗僧、茶僧。在《全唐诗》编其诗为815-821共7卷,他为后人留下了470首诗
写文艺作品的人,大抵都懂得一种环境衬托的手法:同样是一庭花月;在欢乐的时候,它们似乎要为人起舞;而当悲愁之际,它们又好像替人垂泪了。韦庄这首《古离别》,跳出了这种常见的比拟,用优美
嗡嗡营营飞舞的苍蝇,停在篱笆上吮舐不停。和蔼可亲的君子啊,切莫把害人的谗言听信。 嗡嗡营营飞舞的苍蝇,停在酸枣树上吮舐不停。谗害人的话儿没有标准,把四方邻国搅得纷乱不平。
庄子率领学生游山,到正在采伐的林区,遥见一棵大树,枝叶茂盛。走近看,一群砍匠在大树下搭了夜宿的木棚。庄子问:“要砍这棵大树吗?”砍匠说:“没用处,不砍。”庄子回头对学生笑笑说:“因
又像去年那样,窗外云淡风清,藕香侵槛。闭门倚枕,无限情思。院中衰柳上寒蝉数声,令人魂销。这首词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了离人相思之情。诗人掌握初秋景物的特征,着意描绘,写得婉转含蓄,
作者介绍
-
冯梦龙
冯梦龙(1574~1646)中国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自号姑苏词奴,又号顾曲散人、墨憨斋主人,别署龙子犹。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兄弟 3 人皆有才名,并称吴下三冯 。冯梦龙少年时即有才情,博学多识,为同辈所钦服。但他自早年进学以后,屡试不中,久困诸生间,落魄奔走。万历末,他曾应邀到湖北麻城田氏家讲授《春秋》。天启元年(1621),冯梦龙宦游在外,次年因言论得罪上司,归居乡里。天启六年,阉党逮捕周顺昌,冯梦龙也在被迫害之列。就在阉党横行时,他发愤著书,完成三言( 《 喻世明言 》、《 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编纂工作和《古今谭概》、《太平广记钞》、《智囊》、《情史》、《太霞新奏》等书的评纂工作。冯梦龙关心政治 ,崇祯三年( 1630 )取得贡生资格,任丹徒县训导。五年参加复社,被尊为同社长兄。七年升福建寿宁知县。福建《寿宁府志》列他为循吏,说他"政简刑清,首尚文学,遇民以恩,待士以礼"。秩满离任后归隐乡里。晚年仍孜孜不倦,继续从事小说创作和戏剧整理研究工作。清兵南下,他怀念故国 ,清顺治三年( 1646 )春忧愤而死,另一种说法是被清兵所杀。冯梦龙是一个有多方面文学才能而又多产的通俗文学作家。他重视通俗文学的社会功能,奠定了这类通俗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