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娘墓(墓在虎丘寺)
作者:周兴嗣 朝代:诗人
- 真娘墓(墓在虎丘寺)原文:
-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罩向金笼好羽仪,分明喉舌似君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手不牢固,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真娘墓,虎丘道。不识真娘镜中面,唯见真娘墓头草。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真娘墓(墓在虎丘寺)拼音解读:
- yuè míng chuán dí cēn cī qǐ,fēng dìng chí lián zì zài xiāng
zhào xiàng jīn lóng hǎo yǔ yí,fēn míng hóu shé shì jūn xī
gǔn gǔn cháng jiāng dōng shì shuǐ,làng huā táo jǐn yīng xióng
dù shī hán bǐ chóu lái dú,shì qiàn má gū yǎng chù sāo
shuāng cuī táo lǐ fēng zhé lián,zhēn niáng sǐ shí yóu shào nián。zhī fū tí shǒu bù láo gù,
jiāng bì niǎo yú bái,shān qīng huā yù rán
yuǎn mù niú,rào cūn sì miàn hé shǔ chóu
qiū jú yǒu jiā sè,yì lù duō qí yīng
lái rì qǐ chuāng qián,hán méi zhe huā wèi
shì jiān yóu wù nán liú lián。nán liú lián,yì xiāo xiē。sài běi huā,jiāng nán xuě。
qīng tái mǎn jiē qì,bái niǎo gù chí liú
zhēn niáng mù,hǔ qiū dào。bù shí zhēn niáng jìng zhōng miàn,wéi jiàn zhēn niáng mù tóu cǎo。
yǎo tiǎo shū nǚ,jūn zǐ hǎo qiú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尤侗生于万历四十六年四月(1618年6月),祖籍苏州府长州(今江苏省苏州市)。其家世代书香,自称是“簪缨不绝”。其父为明太学生,但终生未仕,在家课子。尤侗五岁开始居家习读四书五经,
大凡圣人都崇尚天道,贤明之士则推崇自然法则,而有智慧的人则以效法古代的贤者为根本的立身之道。骄傲自大的人注定要失败,狂妄荒廖的人则极易招惹祸患,夸夸其谈的人很少有信议可言,只顾自我
这是一首描写旅途风光景物与感受的小令。词人作此词时不但有一个时令背景(重阳佳节),而且有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北宋灭亡后词人南渡,流落江南)。正是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使这首词具有和一
凄凄的哀怨与静静的相思是晏殊这首词所歌咏的主题。它不仅饱含着词人对离愁别怨的感叹,更婉转地表明了深切的人生哲理。“绿杨芳草长亭路”,上片起句写春景、别亭和去路,用以衬托人的感情。因
①五色芝:即灵芝。能益精气、强筋骨,久食延寿,旧以为兆端之草。②鸳鸯宫瓦:宫瓦俯仰相次,故以鸳鸯名之。③西山晴雪:作者自注,往年宏辞御题有西山晴雪诗。④三月火:指蒙古军队的烧杀劫掠
相关赏析
- 汉光武帝时期,张步的弟弟张蓝率领两万精兵据守在西安县,而其他各个郡县则集结了一万人在临淄防守,两城之间相距有四十里远。汉将耿弇率领军队来到两城之间,发现西安县城虽然很小,但是守
《孝经》说:“孝是天的经纬,地的义理,人的行为。”《论语》说:“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道就产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吧!”《吕览》说:“孝是三皇五帝的根本
立春这一天,东风吹,冰动解。过五天,冬眠动物动起来。又过五天,鱼儿背上还有冰层。如果东风不能消解冰冻,那么号令就不能执行。冬眠动物不活动,是阴气冲犯了阳气。鱼儿不上有冰的水面,预示
桓公问管子说:“我幼弱昏愚,不懂得与四邻诸侯如何交往的道理,仲父还不应当把从前有道之君的表现尽量告诉我么?我也好有所借鉴。”管子回答说:“我之所能与不能,您都全部知道,您为什么还让
本文名为尊经阁作记,实际上只有结尾一段,用极为概括的语言涉及这个阁的有关方面,绝大部分篇幅都是在阐述作者的哲学思想,即“心外无物”的世界观,可以说是一篇别开生面的文章。正如清人吴楚
作者介绍
-
周兴嗣
周兴嗣 公元四六九年至五二一年字思纂,郡望陈郡项(今河南省沈丘县)。生年不详,卒于梁武帝普通二年。世居姑熟(今安徽当涂),博学善属文。武帝时,拜安成王国侍郎。帝每令兴嗣为文,如铜表铭、栅塘碣、檄魏文,次韵王义之书千字文。每奏,辄称善。官终给事中。兴嗣撰皇帝实录、皇德记、起居注、职仪等百余卷,又作有文集十卷,(《梁书》及《两唐书志》)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