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留人不住)
作者:赵以夫 朝代:宋朝诗人
- 清平乐(留人不住)原文:
- 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欲诉奇愁无可诉,算兴亡、已惯司空见
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清平乐】
留人不住,
醉解兰舟去。
一棹碧涛春水路,
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
枝枝叶叶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
画楼云雨无凭。
- 清平乐(留人不住)拼音解读:
- yī shēng huà jiǎo qiáo mén,fēng tíng xīn yuè huáng hūn,xuě lǐ shān qián shuǐ bīn
lǘ tíng duō luò yè,kǎi rán zhī yǐ qiū
bù rěn dēng gāo lín yuǎn,wàng gù xiāng miǎo miǎo,guī sī nán shōu
yù sù qí chóu wú kě sù,suàn xīng wáng、yǐ guàn sī kōng jiàn
shí lán xié diǎn bǐ,tóng yè zuò tí shī
chàng wò xīn chūn bái jiá yī,bái mén liáo luò yì duō wéi
xiǎng wū yī nián shào,zhī lán xiù fā,gē jǐ yún héng
lèi shī luó jīn mèng bù chéng,yè shēn qián diàn àn gē shēng
luò yè rén hé zài,hán yún lù jǐ céng
【qīng píng lè】
liú rén bú zhù,
zuì jiě lán zhōu qù。
yī zhào bì tāo chūn shuǐ lù,
guò jǐn xiǎo yīng tí chù。
dù tóu yáng liǔ qīng qīng,
zhī zhī yè yè lí qíng。
cǐ hòu jǐn shū xiū jì,
huà lóu yún yǔ wú pí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在薛侯刚开始做县令的时候,宦官抓捕百姓,十分嚣张。荆州城里的良善平民,哭泣着让他们抓走。薛侯年纪不大,又刚刚上任,大家都替他感到危急。薛侯笑着说:“不是这样的。这就是庄子所
绍兴十年(1140)为资政殿学士、兼福建安抚使。后辞官归,退居湖州光山石林别馆。学问洽博,工文词,间有感怀国事之作。其文词风格接近苏轼。好蓄书,宣和五年(1123)筑别馆于石林谷,
奔丧的礼节:刚一听到父亲(或母亲)去世的噩耗,二话不讲,只用哭泣回答使者,尽情地痛哭;然后向使者询问父母去世的原因,听过使者的叙述以后,接着又哭,尽情地痛哭。于是就动身上路。每天的
这是首笔触细致而风格明秀的春日之作。 词篇幅一开,便春意盎然。“水涨鱼天拍柳桥”。水涨,点春讯。以下五字渲染之。春来涨潮,浮起了鱼天,不反水与岸齐,拍打着柳桥而已。鱼天一辞,妙不可
正月十五挂红灯 唐朝末期,黄巢带领起义军北上,攻打浑城。围城三天攻不下来,黄巢气坏了,指着城楼大骂,扬言攻破城池,定杀个鸡犬不留。 这时,已经快过年了,下了一场大雪,天气很冷,
相关赏析
- 这首《杨柳枝》词是诗评家司空图的作品。司空图诗宗王维山林隐逸之风,其词亦然,清新自然,雅洁可爱。江南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胜似传说中的桃源仙境。词人用淡雅的笔墨,传达出人间春色的无限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然而,长期受儒家思想束缚的古代诗人们往往不敢涉足,李商隐以无题的形式,柳永以词的形式写了一些,却遭到不少的非议。晏殊的这首诗受李商隐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但不乏好句,
孝元皇帝上初元元年(癸酉,公元前四八年) 1春,正月,辛丑,葬孝宣皇帝于杜陵;赦天下。 1春季,正月四日,孝宣皇帝刘洵被安葬在杜陵;大赦天下。 2三月,丙午,立皇后王氏,封后
文学 陆游以现存诗作9000多首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中国诗歌作品存世量最多的诗人,创造了一项诗歌中国之最。 他的诗歌艺术创作,继承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等人的优良传统,是我国文
上阕抒写自己沦落风尘、俯仰随人的无奈。“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首句开门见山,特意声明自己并不是生性喜好风尘生活。封建社会中,妓女被视为冶叶倡条,所谓“行云飞絮共轻狂”,就代表了
作者介绍
-
赵以夫
赵以夫(一一八九~一二五六),字用父,号虚斋。居长乐(今属福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知监利县。理宗端平初知漳州。嘉熙初以枢密都丞旨兼国史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二年,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副使,四年,复除枢密都承旨(《宝庆四明志》卷一)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建康府,七年,知平江府(《南宋制抚年表》卷上)。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宝祐四年卒,年六十八。事见《后村大全集》卷一四二《虚斋资政赵公神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