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羡杂咏十九首。西阳亭
作者:郑光祖 朝代:元朝诗人
- 阳羡杂咏十九首。西阳亭原文:
-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
君思颍水绿,忽复归嵩岑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入夜莫愁迷下路,昔人犹在逐流萤。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送数声惊雁,下离烟水,嘹唳度寒云
长安故人问我,道寻常、泥酒只依然
水满池塘花满枝乱香深里语黄鹂
隔林残日照孤亭,玄晏先生酒未醒。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 阳羡杂咏十九首。西阳亭拼音解读:
- hé yì gèng shāng chāng chù jiǔ,wèi jūn jī jié yī cháng gē
shēn wài xián chóu kōng mǎn,yǎn zhōng huān shì cháng xī
jūn sī yǐng shuǐ lǜ,hū fù guī sōng cén
chí chí zhōng gǔ chū cháng yè,gěng gěng xīng hé yù shǔ tiān
gōng míng wàn lǐ wài,xīn shì yī bēi zhōng
rù yè mò chóu mí xià lù,xī rén yóu zài zhú liú yíng。
lèi shī luó jīn mèng bù chéng,yè shēn qián diàn àn gē shēng
sòng shù shēng jīng yàn,xià lí yān shuǐ,liáo lì dù hán yún
cháng ān gù rén wèn wǒ,dào xún cháng、ní jiǔ zhǐ yī rán
shuǐ mǎn chí táng huā mǎn zhī luàn xiāng shēn lǐ yǔ huáng lí
gé lín cán rì zhào gū tíng,xuán yàn xiān shēng jiǔ wèi xǐng。
jiǔ sì rén jiān shì,qín tái rì mù yú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
淑妃王氏,邠州人,家里以卖饼为生,面目俊美,号“花见羞”。年少时卖给梁将刘寻阝当侍儿,寻阝死,王氏无处可归。那时,明宗夏夫人死,正找适当的人,有人对安重诲讲到王氏,重诲告诉明宗纳为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
“春语”两句,述近远春景。此言春天里室外天气晴好,鸟语花香,黄莺儿在柳丝间不时穿翔。只见远郊有一股孤烟冉冉上升,将山山水水分别割成两半画面。“寒压”四句,室中人的感受。“拕”同“拖
八公山位于淮河南岸,现属于淮南市八公山区管辖,为著名的文化胜地,是汉代淮南王刘安的主要活动地,这儿曾集中了大量当时国内的一流知识分子,博大精深的《淮南子》也是在这里诞生的。也是绿色
相关赏析
- 对书香感兴趣 吴家住在仁和县城东的枫桥旁,与大词人厉鹗的旧居比邻。也许是出于对邻家名士的景仰,吴藻的父亲虽是个地道的商人,却对书香风雅之事特别感兴趣。爱女吴藻自小就显得颖慧异常,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注释⑴使至塞上
高宗宣皇帝上之下太建四年(壬辰、572) 陈纪五 陈宣帝太建四年(壬辰,公元572年) [1]春,正月,丙午,以尚书仆射徐陵为左仆射,中书监王劢为右仆射。 [1]春季,正月,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下元和十四年(己亥、819)唐纪五十七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己亥,公元819年) [1]二月,李听袭海州,克东海、朐山、怀仁等县。李败平卢兵于沂州,拔丞县
“天子没有妻子”,是说没有人可以和他的地位相等。天子在四海之内的任何地方都是主人,没有人用对待客人的礼节接待他,这是说没有人可以做他的主人。虽然天子的脚能走路,但一定要依靠
作者介绍
-
郑光祖
郑光祖生于元世祖至元初年(即公元1264年)[1] ,字德辉,汉族,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从小就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青年时期置身于杂剧活动,享有盛誉。但他的主要活动在南方,成为南方戏剧圈中的巨擘。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元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激赏郑光祖的文词,将他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并列,后人合称为“元曲四大家”。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除杂剧外,郑光祖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