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山店书怀寄东林令图上人
作者:段克己 朝代:宋朝诗人
- 宿山店书怀寄东林令图上人原文:
- 一宿山前店,旅情安可穷。猿声乡梦后,月影竹窗中。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
却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南楚征途阔,东吴旧业空。虎溪莲社客,应笑此飘蓬。
绿阴青子老溪桥羞见东邻娇小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宿山店书怀寄东林令图上人拼音解读:
- yī xiǔ shān qián diàn,lǚ qíng ān kě qióng。yuán shēng xiāng mèng hòu,yuè yǐng zhú chuāng zhōng。
zuì ài dōng shān qíng hòu xuě,ruǎn hóng guāng lǐ yǒng yín shān
jiàn shuō xīn chóu,rú jīn yě dào ōu biān
què shì yǒu,nián nián sāi yàn,guī lái céng jiàn kāi shí
wēi fēng yáo zǐ yè,qīng lù fú zhū fáng。
nán chǔ zhēng tú kuò,dōng wú jiù yè kōng。hǔ xī lián shè kè,yīng xiào cǐ piāo péng。
lǜ yīn qīng zǐ lǎo xī qiáo xiū jiàn dōng lín jiāo xiǎo
shān zhòng shuǐ fù yí wú lù,liǔ àn huā míng yòu yī cūn
wú nà chén yuán róng yì jué,yàn zi yī rán,ruǎn tà lián gōu shuō
hēi yún yā chéng chéng yù cuī,jiǎ guāng xiàng rì jīn lín kāi
rén yán luò rì shì tiān yá,wàng jí tiān yá bú jiàn jiā
qīng shān yī jiù zài,jǐ dù xī yáng hó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好友相别实在是令人伤悲。你去的道路伸向云天之外,我归来时只见暮雪在纷飞。从小丧父早年就客游外乡,多经磨难我与你相识太迟。回望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在战乱年
这是一首送别词。上片写送别的情景。词人的朋友宇文德和被召赴行在所,词人为他饯行,坐在榕树之阴,痛饮美酒,以壮其行。二人依依难舍,全然没有顾及到叠鼓频催,促人登舟。二人一直饮到暮色苍
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
大卜掌管对于三类兆象的占卜法:一是玉兆,二是瓦兆,三是原兆。它们基本的兆象之体,都有一百二十种,它们的繇辞都有一千二百条。掌管三种《易》书的占筮法:一是《连山》,二是《归藏》,三是
鲍照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元嘉期间(424—453年)被宋文帝刘义隆聘为国侍郎。孝武帝即位后,为大学博士兼中书舍人,出任魏陵(今南京市)令,转永嘉(今
相关赏析
- 这首诗可能写于1058年,王安石奏《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之后。当时王安石任度支判官,政治不得力,后上万言书之后政坛上却没有回音,惆怅之时的创造。
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汀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他写下了这首诗。诗人以诗明志,表现出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辛苦遭逢起一经,干
作者出使金国被扣。第一首写他流落北方、不能回国的痛苦心情,并把满腔愤恨集中到那些误国殃民的“奸邪”身上,希望把他们消灭干净。第二首写他热爱祖国的真诚,不管金国怎样厚待他,他也宁愿忍
匡衡,字稚圭,柬海承县人。祖父世代务农,到匡衡时喜好读书,因家贫,匡衡当雇工获取报酬支付费用。匡衡的精力超过常人,许多儒者赞美说:“不要讲《诗》,匡衡就要来;匡衡来讲《诗》,使人开
刘辰翁生前著述甚丰,但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词的方面。他生逢宋、元易代之际,愤权□误国,痛宋室倾覆,满腔爱国热忱,时时寄于词中。在南宋末年的词人中,他的爱国思想与民族情绪反映得最为强
作者介绍
-
段克己
段克己(1196~1254)金代文学家。字复之,号遁庵,别号菊庄。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