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筵中咏红手帕
作者:乐钧 朝代:清朝诗人
- 尚书筵中咏红手帕原文:
-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藕丝红缕细初缝。别来拭泪遮桃脸,行去包香坠粉胸。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鹤绫三尺晓霞浓,送与东家二八容。罗带绣裙轻好系,
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菇蒲雨
无事把将缠皓腕,为君池上折芙蓉。
后人收得休欢喜, 还有后人在后头。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 尚书筵中咏红手帕拼音解读:
- wǔ yuè wǔ rì wǔ,zèng wǒ yī zhī ài
ǒu sī hóng lǚ xì chū fèng。bié lái shì lèi zhē táo liǎn,xíng qù bāo xiāng zhuì fěn xiōng。
chūn fēng yí bú dào tiān yá,èr yuè shān chéng wèi jiàn huā
hè líng sān chǐ xiǎo xiá nóng,sòng yǔ dōng jiā èr bā róng。luó dài xiù qún qīng hǎo xì,
kùn yǐ wēi lóu guò jǐn fēi hóng zì zì chóu
tiān jì liǎng é níng dài,chóu yǔ hèn、jǐ shí jí
shí nián mó yī jiàn,shuāng rèn wèi zēng shì
cuì yè chuī liáng,yù róng xiāo jiǔ,gèng sǎ gū pú yǔ
wú shì bǎ jiāng chán hào wàn,wèi jūn chí shàng zhé fú róng。
hòu rén shōu de xiū huān xǐ, hái yǒu hòu rén zài hòu tou。
gū sū chéng wài yī máo wū,wàn shù méi huā yuè mǎn tiān
chéng zhōng táo lǐ chóu fēng yǔ,chūn zài xī tóu jì cài huā
jiē hàn yí xīng luò,yī lóu shì yuè xuá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华子冈》是唐代诗人裴迪创作的五言绝句。全诗描写了华子冈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此地美景的流连之情。该诗于简单勾勒中尽显隐居山林的静谧,给人身临其境之感,韵味丰富,情趣盎然。
像曾子那般愚鲁的人,却能明孔一以贯之之道而阐扬于后,可见天资不好并不足以限制一个人。像颜渊那么穷的人,却并不因此而失去他的快乐,由此可知遭遇和环境并不足以困往一个人。注释鲁:愚
轻型战车浅车厢,五条皮带扎辕上。马背有环胁有扣,引车带环白铜镶。虎皮褥子长车毂,花马驾车白蹄扬。思念夫君人品好,性情温和玉一样。他去从军住板屋,使我心乱真惆怅。 四匹公马
荀伯玉字弄璋,广陵人。祖父荀永,是南谯太守。父亲荀阐之,是给事中。荀伯玉在宋朝做官,担任晋安王刘子勋的镇军行参军。泰始初年,跟随刘子勋起事。等事败回到京城,靠占卜挣钱为生。齐高帝镇
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一个首先要辨明的问题。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有的词选认为,
相关赏析
- 序 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
滕文公询问有关治理国家的问题。 孟子说:“人民的事情是刻不容缓的,《诗经》上说:‘白天赶紧割茅草,晚上搓绳到通宵。抓紧时间补漏房,开年又要种百谷。’人民百姓的生活道理是,
⑴此词也见于北宋张耒词集中。⑵菡萏(hàndàn 翰淡):荷花。《诗经·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朱熹注:“菡萏,荷华也。”陂(
早年生活 刘琨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祖父刘迈,有经国之才,曾为相国参军、散骑常侍。父亲刘蕃,清高冲俭,官至光禄大夫。刘琨少有“俊朗”美誉,与祖纳(祖逖兄)俱以雄豪闻名。二十六
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
作者介绍
-
乐钧
乐钧(1766-1814,一说1816卒),原名宫谱,字效堂,一字元淑,号莲裳,别号梦花楼主。江西抚州府临川长宁高坪村(今属金溪县陈坊积乡高坪村)人。清代著名文学家。从小聪敏好学,秀气孤秉,喜作骈体文,利文20卷。弱冠补博士弟子。乾隆五十四年(1789)由学使翁方纲拔贡荐入国子监,聘为怡亲王府教席。嘉庆六年(1801)乡试中举,怡亲王欲留,乐钧以母老辞归。后屡试不弟,未入仕途,先后游历于江淮、楚、粤之间,江南大吏争相延聘,曾主扬州梅花书院讲席。嘉庆十九年,因母去世过分伤心,不久亦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