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
作者:扈载 朝代:唐朝诗人
- 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原文:
-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
犹有遗簪,不展秋心,能卷几多炎热
莫嫌白发不思量,也须有、思量去里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料有牵情处,忍思量、耳边曾道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 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拼音解读:
- chǔ tiān qiān lǐ qīng qiū,shuǐ suí tiān qù qiū wú jì
huó shuǐ yuán liú suí chù mǎn,dōng fēng huā liǔ zhú shí xīn。
gèng bèi xī yáng jiāng àn shàng,duàn cháng yān liǔ yī sī sī
jì mò zūn qián xí shàng,wéi chóu hǎi jiǎo tiān yá
yóu yǒu yí zān,bù zhǎn qiū xīn,néng juǎn jǐ duō yán rè
mò xián bái fà bù sī liang,yě xū yǒu、sī liang qù lǐ
bó guān ér yuē qǔ,hòu jī ér báo fā
tiān wài hēi fēng chuī hǎi lì,zhè dōng fēi yǔ guò jiāng lái
yǎn qián zhí xià sān qiān zì,xiōng cì quán wú yì diǎn chén。
kè lǐ xiāng féng,lí jiǎo huáng hūn,wú yán zì yǐ xiū zhú
shū juàn duō qíng shì gù rén,chén hūn yōu lè měi xiāng qīn。
liào yǒu qiān qíng chù,rěn sī liang、ěr biān céng dào
wèn jūn hé néng ěr xīn yuǎn dì zì piān
jīn ān yù lēi xún fāng kè,wèi xìn wǒ lú bié yǒu chū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这首小令在《于湖居士长短句》、《于湖居士文集》、《百家词》诸选本中有数处小异,宛敏灏先生在《张孝祥词笺校》中对此词作了认真笺释。此词不加雕琢,淡淡写来,每句均用事切“十八”,以应题
角弓精心调整好,弦弛便向反面转。兄弟婚姻一家人,不要相互太疏远。你和兄弟太疏远,百姓都会跟着干。你是这样去教导,百姓都会跟着跑。彼此和睦亲兄弟,感情深厚少怨怒。彼此不和亲兄弟,
公元1037年1月8日,苏轼生于眉州眉山。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
孟子说:“晨鸡报晓就起来,孜孜不倦地行善的,是舜之类的人;晨鸡报晓就起来,孜孜不倦地求利益的,是盗跖之类的人。要想知道舜和跖的区别,没有别的,只是求利和求善的不同。”注释1
忽然之间,已经是细雨飘飞的春天了。蚤通早。梦雨,春天如丝的细雨。怎堪芳草青青。可堪,意思就是不可堪,不能忍受,常修饰比较强烈的感情或者其它事物。这句实际是说芳草非常美。宫中把新
相关赏析
- 《振鹭》一诗,《毛诗序》所作的题解是:“二王之后来助祭也。”至于二王之后又是指谁,郑笺云:“二王,夏、殷也;其后,杞、宋也。”武王伐纣灭商后,周王朝求夏禹之后,得东楼公,封于杞地,
早年经历 张纮年轻时游学京都,曾曾跟博士韩宗学习易经和欧阳尚书,又到外黄跟濮阳闿学习韩诗、礼记和左氏春秋,后回到本郡,被荐举为茂才,当时大将军何进、太尉朱俊、司空荀爽辟他为掾,他
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发现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于是他登了上去。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写下了这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首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晚号半山,谥号“文”,世称王文公,自号临川先生,晚年封荆国公,世称临川先生又称王荆公,江西临川延寿乡(今东乡县黎圩
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公元1076年(
作者介绍
-
扈载
扈载,幽州安次(今河北廊坊)人。字仲熙。生于五代后 梁龙德二年(922),卒于五代后周显德四年(957)。五代后周 广顺二年(952)状元。授职校书郎,值史馆。后迁监察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