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
作者:薛媛 朝代:唐朝诗人
- 端午日原文:
- 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深涧饮渴虹,邃河生秋雷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
最伤情、送客咸阳,佩结西风怨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
- 端午日拼音解读:
- jì yán chóu lǚ,mò fù guǎng hán shěn zuì
rén yān hán jú yòu,qiū sè lǎo wú tóng
shēn jiàn yǐn kě hóng,suì hé shēng qiū léi
shào nián jiā jié bèi duō qíng,lǎo qù shéi zhī gǎn kǎi shēng;
shí èr fēng tóu qiū cǎo huāng,lěng yān hán yuè guò qú táng
zuì shāng qíng、sòng kè xián yáng,pèi jié xī fēng yuàn
zhǔ rén yǒu jiǔ huān jīn xī,qǐng zòu míng qín guǎng líng kè
qiān zǎi xián yú tóng shùn xī,jǐ rén yān mò jǐ chuí míng。
xīn yàng jìng zhuāng,yàn yì xiāng róng,xiū shā ruǐ zhū gōng nǚ
běi guó fēng guāng,qiān lǐ bīng fēng,wàn lǐ xuě piāo
bù xiào ài fú qū xí sú,dàn qí pú jiǔ huà shēng píng。
shān yuǎn cuì méi zhǎng gāo chù qī liáng jú huā qīng shòu dù qiū niáng
bìn sī rì rì tiān bái tóu,liú jǐn nián nián zhào yǎn míng;
píng gāo yuǎn wàng,jiàn jiā xiāng、zhī zài bái yún shēn chù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表达了作者念家,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蒋士铨于年终前夕赶到家中,深感母亲对自己的关怀之情,故有此诗。一二句从母亲的角度落笔,写其日夜思念自己的儿子,看到儿子在年底前回到家中
这首《清平乐》,表现了作者在恼人的春色中,触景生情,思念离家在外的亲人的情景。词中说,分别以来,此时已进入了春季过半的时节,举目所见,没有一处不勾起他难过的心情,使他觉得好象肝肠都
孝武皇帝是孝景帝的中子,母亲是王太后。孝景四年,武帝以皇子受封为胶东王。孝景七年,栗太子被废为临江王,胶东王立为太子。孝景在位十六年崩逝,太子即位,立为孝武皇帝。他即位之初,就特别
早年经历吴起出生于家有千金的富足家庭,早年在外求官不成,耗尽全部家产。同乡邻里的人笑话他,他就杀掉三十多个讥笑自己的人,从东门逃出卫国。吴起和母亲诀别时,咬着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说:“
为了与“损卦”对应,“益卦”进一步用周王朝由盛到衰、行将危亡的历史事实来阐发益损相互转化的道理,意在告诫周朝统治者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周朝的衰亡。作者的良苦用心确实可以理解,说得深刻
相关赏析
- 此诗题作《己亥岁》,题下注:“僖宗广明元年。”按“己亥”为广明前一年即乾符六年的干支,安史之乱后,战争先在河北,后来蔓延入中原。到唐末又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唐王朝进行穷凶极恶的镇压
《左传》除了对各国战争描述精彩之外,对一些谋臣说客的辞令艺术的记录,也极具艺术性,尤其是那些谋臣们在外交中实话实话,以真取胜的史实,令人叹为观止。《驹支不屈于晋》这篇文章记录的就是
作品概述 左思出身寒门,虽有很高的文学才华,却在当时的门阀制度下屡不得志,只好在诗中表述自己的抱负和对权贵的蔑视,歌颂隐士的清高。左思所作琴曲有《招隐》,收入《神奇秘谱》之中,并
这是一幅淑女赏春图,画面丰富、生动,意则有所深折。图中女子,背斜阳而倚楼栏,珠帘半卷,新妆乍露,纵目观赏眼前一派春光。占据画面中心的是一河春水。清碧高涨,拍提舐岸,岸柳垂绦,拂水掠
【采莲曲】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作者介绍
-
薛媛
薛媛,生卒年不详。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之妻。楚材游陈,有颖牧欲以女妻之,楚材许诺,乃托辞而不返。薛媛知其情,乃对镜绘己小像,并为写真诗寄楚材,楚材乃大惭,遂归偕老。其《写真寄夫》诗遂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