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应曲
作者:陈敬容 朝代:近代诗人
- 转应曲原文:
- 细雨斜风掩门。
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罹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门掩,门掩,数尽寒城更点。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
银烛。
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
离人无语消魂。
出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
银烛。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
锦帐罗帏影独。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雨后轻寒犹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怅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 转应曲拼音解读:
- xì yǔ xié fēng yǎn mén。
xiǎo nán gōng ěr fù cuō sī,yì kē xiāng láo dào jiē lí
fāng shù lóng qín zhàn,chūn liú rào shǔ chéng
mén yǎn,mén yǎn,shù jǐn hán chéng gèng diǎn。
nán cháo qiān gǔ shāng xīn shì,yóu chàng hòu tíng huā
táng shàng móu chén zūn zǔ,biān tóu jiàng shì gān gē
yín zhú。
yī lián hóng yǔ táo huā xiè,shí lǐ qīng yīn liǔ yǐng xié
lí rén wú yǔ xiāo hún。
chū lěi zài míng chén,shān hán yì shuāng sǎn
yín zhú。
yǔ qián chū jiàn huā jiān ruǐ,yǔ hòu jiān wú yè lǐ huā
jǐn zhàng luó wéi yǐng dú。
guī hóng shēng duàn cán yún bì bèi chuāng xuě luò lú yān zhí
yǔ hòu qīng hán yóu wèi fàng chūn chóu jiǔ bìng chéng chóu chàng
dī tóu dú cháng tàn,cǐ tàn wú rén yù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文章是张岱(dài)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作者在大雪
《扬之水》是一首戍边战士思念家中妻子的诗歌。据《毛诗序》说:“《扬之水》,刺平王也。不抚其民而远屯戍于母家,周人怨思焉。”春秋时代,周朝平王(前770—前720年在位)还是比较混乱
⑴占得——占据。⑵杏梁——用杏树所做的屋梁,泛指优质木材所做的梁柱。⑶因缘——指双燕美好的结合。
《醉翁亭记》不仅是一首千古传诵的游记,也是一篇具有积极思想意义的散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一、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都是一张山水画。有山,有泉、有
德宗本纪(下)贞元四年(788)春正月一日是朔日。皇上驾临丹凤楼,大赦天下,死罪以下都加以赦免。这天天刚亮,含元殿台基前面栏杆损坏三十余间,压死卫士十多人。京师地震,二日又地震,三
相关赏析
- 宜阳来能攻克,秦兵部死伤很多。左成对甘茂说:“您在内受樗里疾和公孙衍的攻击,在外与韩国桶国公仲佣结为怨敌,观在您用兵没有取得成功,您必然陷入窘境了。您不如再次发兵进攻宜阳,宜阳一攻
《谐隐》是《文心雕龙》的第十五篇。谐辞隐语主要来自民间,古代文人常常认为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作品,因而很少论述;本篇是古代文论中不易多得的材料。全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谐隐的意义和作
潘岳《悼亡诗》是诗人悼念亡妻杨氏的诗作,共有三首。杨氏是西晋书法家戴侯杨肇的女儿。潘岳十二岁时与她订婚,结婚之后,大约共同生活了二十四个年头。杨氏卒于公元298年(晋惠帝元康八年)
远古时代,君王尽管衣冠不整齐,但却能治理好天下,他的德政使百姓生活得好且有尊严,他给予百姓财富而不聚敛民财,所以天下也无人来讥笑非议他的服饰,而纷纷被他的思德所感化而归服。在那时候
王鉷,太原祁人。祖父方翼,是夏州的都督,为当时的名将,生有王臣、王晋、王旬。王臣、王晋两人在开元初年(713)担任中书舍人。王旬,担任兵部侍郎、秘书监。鉷,即是王晋的儿子。开元十年
作者介绍
-
陈敬容
陈敬容(1917.9.2-1989.11.8),女,汉族,作家,原籍四川乐山。代表作品《窗》。
1932年春读初中时开始学习写诗。1934年底只身离家前往北京,自学中外文学,并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中文系旁听。这时期开始发表诗歌和散文。第一首诗《十月》作于1935年春,1946年在上海《联合日报晚刊》上发表。1938年在成都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45年在重庆当过小学教师,1946年当过杂志社和书局的编辑。同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星雨集》,并到上海,专门从事创作和翻译。1948年参与创办《中国新诗》月刊,任编委。她是《九叶集》诗友成员。1949年在华北大学学习,同年底开始从事政法工作。1956年任《世界文学》编辑,1973年退休。
1978年起,重新执笔创作,10年来发表诗作近200首,散文和散文诗数十篇,并有新的译著问世。1981年至1984年曾为《诗刊》编外国诗专栏。诗集《老去的是时间》获1986年全国优秀新诗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