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上歌
作者:吴潜 朝代:清朝诗人
- 席上歌原文:
- 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
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凭阑寂寂看明月,欲种桃花待阮郎。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
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
洞府深沈春日长,山花无主自芬芳。
- 席上歌拼音解读:
- gū huā piàn yè,duàn sòng qīng qiū jié
tǔ huā céng rǎn xiāng é dài,qiān lèi nán xiāo
zuó yè shēng gē róng yì sàn,jiǔ xǐng tiān dé chóu wú xiàn
xià kuī zhǐ gāo niǎo,fǔ tīng wén jīng fēng
píng lán jì jì kàn míng yuè,yù zhǒng táo huā dài ruǎn láng。
lín shuǐ yī cháng xiào,hū sī shí nián chū
bīng xuě lín zhōng zhe cǐ shēn,bù tóng táo lǐ hùn fāng chén;
héng dí hé chóu tīng,xié zhī yǐ bìng kàn
míng cháo shì yǔ gū yān lěng,zuò mǎn hú、fēng yǔ chóu rén
chūn shān zhe pò shuí zhēn xiàn diǎn diǎn xíng xíng lèi hén mǎn
céng bǎ lí huā,jì mò lèi lán gān
dòng fǔ shēn shěn chūn rì zhǎng,shān huā wú zhǔ zì fēn fā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庾肩吾字慎之,八岁就能赋诗,兄长庾於陵对他十分友爱。起初他担任晋安王的国常侍,晋安王常常迁移守地,庾肩吾一直跟随迁移。在雍州,他被任命与刘孝威、江伯摇、孔敬通、申子悦、徐防、徐詀、
此诗很能表现李白的豪爽气概。“相知在急难”为全诗主旨。“急”作动词用,谓以人之难,为己之所急。
这首词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所见所想之景。上阕运用叠词手法,使该词具有韵律美的特点,还运用典故的手法,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下阕借景抒情,用“凉云”、“灵雨”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扩大
小标题“戏林推”,黄升《花庵词选》作:“戏呈林节推乡兄。”节推就是推官。首句“跃马长安”,指林推官骑马巡行首都的街市。长安本为汉、唐京师,这里用来借指临安(今浙江杭州)。他与作者同
这首词是一首咏七夕的词作,但是,全篇却没有谈什么男女伤别、儿女恩爱,而是以天上、人间的对比,描绘了人间的不平,抒写出世路的艰险。这是有感于北宋王朝末期衰败的局势,而发出的感叹。上片
相关赏析
- 这首词约作于1647(清顺治四年)三月。作者继承《楚辞》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以雪代指险恶的时代环境,以兰代指坚贞的志士仁人,寄托了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愫。词开头即化用南朝宋鲍照《学刘公
此词借咏春草而赋别,抒写离别相思之情。词的上片写主人公凭栏远眺的感受,引出离别相思之苦,下片用一系列离别相思的典故,使离愁别绪进一步深化。全词以写意为主,全凭涵泳的意境取胜。词从凭
这是一首咏史的七言绝句。作者通过对《五柳先生传》中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超然出世精神的赞颂,表现出自己对政治现状的抑郁之情,有意像彭泽令一样超然物外之心。其实这种消极思想是不值
秦国召见燕昭王,燕王想去。苏代阻止燕王说:“楚国虽得枳地却使国土沦丧,齐国虽得宋地也使国土沦丧,齐、楚两国都不是因为有了枳地、宋地就去侍奉秦国,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取得战功的国家,都
“儿”字在枝韵,读如“倪”,与“衣”叶韵。今南方仍有此音。黄梅:梅子黄时。
作者介绍
-
吴潜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