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乐歌十首。丰年
作者:赵佶 朝代:宋朝诗人
- 补乐歌十首。丰年原文:
- 猗太帝兮,其功如天;均四时兮,成我丰年。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
猗太帝兮,其智如神;分草实兮,济我生人。
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丰年》,神农氏之乐歌也,其义盖称神农教人种植
之功。凡二章,章四句)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 补乐歌十首。丰年拼音解读:
- yī tài dì xī,qí gōng rú tiān;jūn sì shí xī,chéng wǒ fēng nián。
lán yǒu xiù xī jú yǒu fāng,huái jiā rén xī bù néng wàng
yè zhǎng zhēng de bó qíng zhī,chūn chū zǎo bèi xiāng sī rǎn
rén xué shǐ zhī dào,bù xué fēi zì rán
dī shàng yóu rén zhú huà chuán,pāi dī chūn shuǐ sì chuí tiān
méi huā sàn cǎi xiàng kōng shān,xuě huā suí yì chuān lián mù
xiǎng jiàn guǎng hán gōng diàn,zhèng yún shū fēng lüè
yī tài dì xī,qí zhì rú shén;fēn cǎo shí xī,jì wǒ shēng rén。
huáng huā běn shì wú qíng wù,yě gòng xiān shēng wǎn jié xiāng
hū jiàn mò tóu yáng liǔ sè,huǐ jiào fū xù mì fēng hóu
(《fēng nián》,shén nóng shì zhī yuè gē yě,qí yì gài chēng shén nóng jiào rén zhòng zhí
zhī gōng。fán èr zhāng,zhāng sì jù)
fēng fēng yǔ yǔ lí huā,zhǎi suǒ lián lóng,qiǎo xiǎo chuāng shā
jié jiāo zài xiāng zhī,gǔ ròu hé bì qī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哀溺文序》的特色是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主要刻划了溺死者要钱不要命的心态,使全文叙述相当精炼,人物形象十分生动传神。正面描写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行动描写,“尽力而
宋廷南迁,围绕定都问题,有过一段时期的争论。 康与之此词,正即作于这一历史时期。名曰“怀古”,实是“伤今”,是针对当时南宋小朝廷奉行逃跑和妥协政策而发的扼腕之叹。
齐宣王亦象梁惠王一样,对孟子炫耀自己的宫廷,炫耀一下自己优裕的生活方式,并且还有讥讽孟子生活贫困而空有理想的意思。孟子依然说了一番与民同乐的道理,并且分析了人们的心理,人们要是得不
本章包括两层内容:一是讲“道”的伟大;二是讲法宝的妙用。有学者认为这二者之间没有联系,毫不相应,显然是它章错简,认为可以移到三十四章,“故能成其大”句下。我们的看法与这种主张有些区
叶梦得的创作活动,以南渡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词不出传统题材,作风婉丽。其词集第一首〔贺新郎〕词,相传为应真州妓女之请而写,播于歌者之口,正代表他早期词作的格调。但这类词在《石
相关赏析
- 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抬头看着
潇水奔腾出九疑,临源湘水逶迤行。二水会合空旷处,水清流缓波涛平。江岸高馆耸云霄,更有危楼倚山隈。雨后初晴天色朗,纤云舒卷碧空尽。秋高气爽日正中,江天一色无纤尘。才闻渔父低声唱,
当时大师到了宝林寺,韶州的韦刺史和一些官僚属员进山登门拜访,把大师请出来,在韶州城的大梵寺讲堂中开讲,为大众开佛缘讲说佛法。大师登台就座,下面有刺史和官僚属员三十多人,儒家
从最本质的意义上来说,人人都会自己求利的,只不过求利的行为方式不一样罢了,就象人们饮食一样。很多人是因为感到饥饿了才觅求饮食,而这时到手的饮食不论是什么都能吃下去。这样做对不对呢?
欧阳修对政治上遭受的打击心潮难平,故在诗中流露出迷惘寂寞的情怀,但他并未因此而丧失自信、而失望,而是更多地表现了被贬的抗争精神,对前途仍充满信心。
作者介绍
-
赵佶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宋神宗第十一子。元丰八年(1085)封遂宁郡王。绍圣三年(1096)封端王。元符三年(1100),哲宗死,无嗣,佶以弟继位。初号建中靖国,调和熙宁、元丰与元祐间的党争。不久即改元崇宁,任蔡京为相,变乱新法,国政日非。宣和二年(1120),遣使约金攻辽,成为导致北宋灭亡的祸因。宣和七年(1125),金灭辽后乘势南下,进逼汴京,逐传位赵桓,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北宋沦亡后,与其子钦宗俱被掳北迁。绍兴五年(1135),卒于五四城(今黑龙江依兰),年五十四。崇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擅书法,创「瘦金体」。工花鸟,能诗词。《诗词杂俎》有《宋徽宗宫词》一卷(《十家宫词》作三卷)、《彊村丛书》有曹元忠辑《宋徽宗词》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