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
作者:边贡 朝代:明朝诗人
- 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原文:
-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
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
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汴河怀古其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
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
鬓发已甘尘路白,菊花犹送塞垣黄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
- 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拼音解读:
- qín lǐ zhī wén wéi lù shuǐ,chá zhōng gù jiù shì měng shān
ēn shū chǒng bù jí,táo lǐ shāng chūn fēng
shuǐ jīng lián wài juān juān yuè,lí huā zhī shàng céng céng xuě
jì lì qiū jiāng yú huǒ xī,qǐ kàn cán yuè yìng lín wēi。
gǔn gǔn cháng jiāng dōng shì shuǐ,làng huā táo jǐn yīng xióng
【biàn hé huái gǔ qí èr】
jǐn dào suí wáng wèi cǐ hé,
zhì jīn qiān lǐ lài tōng bō。
ruò wú shuǐ diàn lóng zhōu shì,
gòng yǔ lùn gōng bù jiào duō?
tíng xuān jì mò jìn qīng míng,cán huā zhōng jiǔ,yòu shì qù nián bìng
tiě mǎ hóng qí hán rì mù,shǐ jūn yóu jì biān chéng
shān sēng guò lǐng kàn chá lǎo,cūn nǚ dāng lú zhǔ jiǔ xiāng
bìn fà yǐ gān chén lù bái,jú huā yóu sòng sāi yuán huáng
yú fù tiān hán wǎng gǔ dòng,mò yáo shè yàn míng sāng gō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濠州定远县有一名弓箭手善于用矛,有一个小偷儿也是个使用矛的好手,两个人一直都想找个机会决出胜负。一天,弓箭手有事到村中,正好遇到这个小偷儿在集市喝酒,两个人相见后形势无法避让,
春秋鲁襄公时期,晋楚两国争夺郑国。襄公九年,晋悼公联合其他诸侯的军队一起围攻郑国,郑国人感到害怕,于是派遣使者前去求和。荀偃说:“应该继续围攻郑国,等到楚国救郑的时候,就可以迎
注释①借局布势,力小势大:句意为借助某种局面(或手段)布成有利的阵势,兵力弱小但可使阵势显出强大的样子。②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语出《易经·渐》卦。渐,卦名,本卦为异卦
元好问年约二十时,书生意气,慷慨激昂。一次,与金军著名的大将完颜鼎(字国嚣)射猎终南山,同行者还有王渥(字仲泽)等,有感而赋此词。写出猎的词,元好问之前已有许多,而东坡《江城子
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
相关赏析
- 在高峻华山上俯视京都长安,三峰伸向天外不是人工削成。在武帝祠前的乌云将要消散,雨过天晴仙人掌峰一片青葱。秦关北靠河山地势多么险要,驿路通过长安往西连着汉畤。借问路旁那些追名逐利
泰,“小(阴)去而大(阳)来,吉祥亨通”。 则是天地(阴阳之气)交感而万物通达生长,(君民)上下交感而其心志相同。内(卦)阳刚而外(卦)阴柔;内(卦)刚健,外(卦)柔顺,内(卦
这首诗是以乐府旧题写时事,作于陆游罢官闲居成都时。诗中痛斥了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不恤国难的态度,表现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以及中原百姓切望恢复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
精于金石文史,游大江南北,北出云朔,东泛沧海,经瓯越,所至丛祠荒冢,破炉残碑之文,无不搜剔考证,与史传参校异同。家富藏书,通籍之后,所藏益富,曾收李延昰藏书50柜,2 500卷,达
王维于开元二十年前后曾在辋川隐居,他对田园风光、自然山水怀有特殊的情感,写了许多诗歌赞美那里的生活和景物 . 在隐居生活中他经常和野老共话桑麻,同朋友饮酒赋诗,与山僧谈经论道 .
作者介绍
-
边贡
边贡(1476 ~1532)字庭实,因家居华泉附近,自号华泉子,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进士,官至太常丞。边贡以诗著称于弘治、正德年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后来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称为明代文学“前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