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溪夜回寄道玄上人
作者:石茂华 朝代:明朝诗人
- 泛溪夜回寄道玄上人原文:
- 南郭烟光异世间,碧桃红杏水潺潺。猿来近岭猕猴散,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
但怪得、当年梦缘能短
几回策杖终难去,洞口云归不见山。
鱼下深潭翡翠闲。犹阻晚风停桂楫,欲乘春月访松关。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重老过湖湘
一派青山景色幽, 前人田地后人收。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先生醉也,童子扶者
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鸦,东风销尽龙沙雪
- 泛溪夜回寄道玄上人拼音解读:
- nán guō yān guāng yì shì jiān,bì táo hóng xìng shuǐ chán chán。yuán lái jìn lǐng mí hóu sàn,
wén dào chāng mén è lǜ huá,xī nián xiāng wàng dǐ tiān yá
wáng mǔ huān lán qióng yàn bà,xiān rén lèi mǎn jīn pán cè
dàn guài de、dāng nián mèng yuán néng duǎn
jǐ huí cè zhàng zhōng nán qù,dòng kǒu yún guī bú jiàn shān。
yú xià shēn tán fěi cuì xián。yóu zǔ wǎn fēng tíng guì jí,yù chéng chūn yuè fǎng sōng guān。
sān suì wèi fù,mí shì láo yǐ sù xīng yè mèi,mí yǒu zhāo yǐ
niǎn gǔ fán huá shì kě shāng,shī shī zhòng lǎo guò hú xiāng
yī pài qīng shān jǐng sè yōu, qián rén tián dì hòu rén shōu。
tiān cháng dì jiǔ yǒu shí jǐn,cǐ hèn mián mián wú jué qī
shān chéng guò yǔ bǎi huā jǐn,róng yè mǎn tíng yīng luàn tí
xiān shēng zuì yě,tóng zǐ fú zhě
yān héng shuǐ jì,yìng dài jǐ diǎn guī yā,dōng fēng xiāo jǐn lóng shā xuě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这首词与同词牌的《水调歌头·游龙门》相似,都是写游览河山,抒发情怀之作。此词气势更足,景观更奇。三门津是黄河中十分险要的地段,河面分人门、鬼门、神门,水湍浪急,仅容一船通
旧说多将这首诗与《邶风》中同名之作混为一谈,认为是共姜自誓之作。或以为卫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守节,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作此诗(《毛诗序》);或认为是共伯被弑,共姜不嫁自誓,作此
史达祖本来是一位“婉约派”的词人。前人之所以盛赞他,主要是因为他具有那种婉丽细腻的词风。其实,他的词风并不局限于“婉约”一路。像这首词,就抒发了他胸中不常被人看见的豪气激情,在风格
陈仲举曾经赞叹说:“像周子居这个人,确是治国的人才。拿宝剑来打比方,他就是当代的干将。”世人评论李元礼说:“像挺拔的松树下呼啸而过的疾风。”谢子微看见许子将兄弟俩,便说:“平舆县的
杨侃,字士业,酷爱弹琴读书,更喜好计谋筹划。当时,他的父亲杨播家族中许多人在朝廷取得高官厚爵,子弟们也早已显达,而惟独杨侃不与人交游,公卿大臣很少有人知道他。亲朋好友劝他出来做官,
相关赏析
- 此篇和《伊耆氏蜡辞》都是上古歌谣。所谓的上古歌谣,指产生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早期的民间歌谣,是《诗经》以前人民的口头创作。由于年代久远,原始社会的口头创作流传到后世并被记录下来的寥
王劭,字君懋,从小沉默寡言,喜爱读书。他在齐国做官,累次升迁任太子舍人,文林馆待诏。当时祖孝征、魏收、阳休之等人一起议论古代的事情,有些已经忘记了,到处找书看也找不到。他们便问王劭
《 庄子》 中记载了惠子的话说:“一尺长为棍棒,每天截去一半,千秋万代也截取不完。”这虽然是寓言,但所说的道理本来就有的,因为每次只截取棍棒的一半,截到细碎如同微小的尘埃,剩下的半
五年春季,成周人在楚国杀死了王子朝。夏季,鲁国把粮食送到蔡国,用来救济急难,怜悯他们没有粮食。越国人进入吴国,这是由于吴国人正侵入楚国。六月,季平子巡视东野,回来,没有到达,十七日
北宋仁宗时,潞国公文彦博在成都任益州知府,曾经在一个大雪天中宴请宾客,夜深了还没有散席。随从的士兵有人大发牢骚,并且把井亭拆掉烧了避寒。一个军校把这些向文彦博报告了,席上的宾客
作者介绍
-
石茂华
石茂华(1521—1583),字君采,号毅庵,明中期大臣,益都(今青州)人。1544年(嘉靖二十三年)进士,任浚县(今屑河南)知县,年仅23岁。处理诉讼案件,人称公正明断。黄河泛溢,他亲率民工筑堤防洪。任扬州(治今扬州市)知府时,倭寇侵扰江淮地区,他排除严嵩义子赵文华的干扰,打退了进犯扬州的倭寇。后又历任山西按察副使、河南副使、陕西参政、按察使。1567年(隆庆元年)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山西。1573年(万历元年)升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军务。此间,他数次平息了内外的兵乱,受到朝廷褒奖。后升任兵部尚书,掌南京都察院事。在巡察陕西、甘肃地区时,正值这里大饥荒,他奏准朝廷,蠲免徭赋,开仓救灾,因操劳成疾,呕血身亡。赠太子少保,谥“恭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