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雁门作)
作者:陈敬容 朝代:近代诗人
- 虞美人(雁门作)原文:
-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分携不见凭阑际。只料无红泪。万千应在锦回纹。嘱付断鸿西去、问行云。
千山青比妆眉浅。却奈眉峰远。玉人元自不禁秋。更算恼伊深处、月当楼。
无言暗将红泪弹阑珊,香销轻梦还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虞美人(雁门作)拼音解读:
- xiàng lái yín xiù jù,bù jué yǐ míng yā
hé qī xiǎo huì yōu huān,biàn zuò lí qíng bié xù
dī tóu nòng lián zǐ,lián zǐ qīng rú shuǐ
dǔ shèng mǎ tí xià,yóu lái qīng qī chǐ
shēng chén yīng yǐ dìng,bù bì wèn jūn píng
gèng kě xī,xuě zhōng gāo shù,xiāng gōu xūn sù bèi
tiáo tiáo qiān niú xīng,jiǎo jiǎo hé hàn nǚ
fēn xié bú jiàn píng lán jì。zhǐ liào wú hóng lèi。wàn qiān yīng zài jǐn huí wén。zhǔ fù duàn hóng xī qù、wèn xíng yún。
qiān shān qīng bǐ zhuāng méi qiǎn。què nài méi fēng yuǎn。yù rén yuán zì bù jīn qiū。gèng suàn nǎo yī shēn chù、yuè dāng lóu。
wú yán àn jiāng hóng lèi dàn lán shān,xiāng xiāo qīng mèng hái
chūn qù yě,fēi hóng wàn diǎn chóu rú hǎi
qiān gǔ jiāng shān,yīng xióng wú mì,sūn zhòng móu chù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心史》是郑思肖将一生奇气伟节之作合为一书的汇编,是郑思肖独立特行的证据。郑氏自35岁宋亡后便离家出走,从此浪迹于吴中名山、道观、禅院,40年间写下了大量抒发爱国情操的诗文,有《咸
尔朱荣,字天宝,北秀容人。世代任部落的酋长,他的祖先居住在尔朱川,因地名取为姓氏。他的高祖尔朱羽健,魏道武帝登国初年任领人酋长,率领契胡的武士跟从魏军攻破晋阳,平定中山,被封为散骑
这首酬和诗,是王维晚年酬赠与给事中郭某的。“给事”,即给事中,是唐代门下省的要职,常在皇帝周围,掌宣达诏令,驳正政令之违失,地位是十分显赫的。王维的后半生,虽然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夏完淳,是那个特定历史时代的儿子,同时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郭沫若在抗战时期以夏完淳事迹为基础创作的话剧《南冠草》曾激动过多少誓以热血拯救祖国的中华儿女!今天,尽管我们生活在一
应该说这个概括在这首短小精悍的曲里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至于熔铸名句这点,恐怕元曲三百首里没有多少非香艳的题材的作品能跳出唐宋的成就。回到曲上,“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看似简
相关赏析
- 【不亦乐乎】:指快乐得无法形容。【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任重
真宗时,谋求并州将帅的人选,真宗对辅政大臣说:“象张齐贤、温仲舒都可以胜任此职,只是因为他们曾经在枢密院供职,有时会坚决推辞,应该把二人召至中书省询问二下,如果他们愿意前往就授予官
这是一首暮春送别词。上片写江头送别情景。扶醉登舟,人去之后,只有“愁”留了下来。下片写别后情景。落花飞絮,东风薄劣。春光将尽,人去楼空。全词凄婉缠绵,余意不尽。
十五年春季,鲁国的公孙归父在宋国会见楚庄王。宋国人派乐婴齐到晋国报告急难,晋景公想要救援宋国。伯宗说:“不行。古人有话说:‘鞭子虽然长,达不到马肚子。’上天正在保佑楚国,不能和他竞
“圣人”生于天下,他能够恰当地收敛自己的心欲,兢兢业业地不敢放纵自己,不敢与民争利,不敢以自己主观意志而妄为。他治理国家往往表现出浑噩质朴的特征,对于注目而视、倾耳而听,各用聪明才
作者介绍
-
陈敬容
陈敬容(1917.9.2-1989.11.8),女,汉族,作家,原籍四川乐山。代表作品《窗》。
1932年春读初中时开始学习写诗。1934年底只身离家前往北京,自学中外文学,并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中文系旁听。这时期开始发表诗歌和散文。第一首诗《十月》作于1935年春,1946年在上海《联合日报晚刊》上发表。1938年在成都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45年在重庆当过小学教师,1946年当过杂志社和书局的编辑。同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星雨集》,并到上海,专门从事创作和翻译。1948年参与创办《中国新诗》月刊,任编委。她是《九叶集》诗友成员。1949年在华北大学学习,同年底开始从事政法工作。1956年任《世界文学》编辑,1973年退休。
1978年起,重新执笔创作,10年来发表诗作近200首,散文和散文诗数十篇,并有新的译著问世。1981年至1984年曾为《诗刊》编外国诗专栏。诗集《老去的是时间》获1986年全国优秀新诗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