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闽僧
作者:胡世将 朝代:宋朝诗人
- 送闽僧原文:
-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
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几夏京城住,今朝独远归。修行四分律,护净七条衣。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两行疏柳,一丝残照,万点鸦栖
尘缘一点,回首西风又陈迹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谿寺黄橙熟,沙田紫芋肥。九龙潭上路,同去客应稀。
- 送闽僧拼音解读:
- shēng gē sàn hòu jiǔ chū xǐng,shēn yuàn yuè xié rén jìng
qū zhōng guò jǐn sōng líng lù,huí shǒu yān bō shí sì qiáo
xiè gōng sù chù jīn shàng zài,lù shuǐ dàng yàng qīng yuán tí
ruò wéi huà dé shēn qiān yì,sàn shàng fēng tóu wàng gù xiāng
dēng huǒ zhǐ chuāng xiū zhú lǐ,dú shū shēng
hú dié mèng zhōng jiā wàn lǐ,zǐ guī zhī shàng yuè sān gēng
jǐ xià jīng chéng zhù,jīn zhāo dú yuǎn guī。xiū xíng sì fēn lǜ,hù jìng qī tiáo yī。
huáng yún lǒng dǐ bái yún fēi,wèi dé bào ēn bù néng guī
liǎng xíng shū liǔ,yī sī cán zhào,wàn diǎn yā qī
chén yuán yì diǎn,huí shǒu xī fēng yòu chén jī
huì wǎn diāo gōng rú mǎn yuè,xī běi wàng,shè tiān láng。
xī sì huáng chéng shú,shā tián zǐ yù féi。jiǔ lóng tán shàng lù,tóng qù kè yīng xī。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智生诗多清新淡雅,一如其端庄为人。这首吟咏夏景之诗,尤为新颖可喜。写的是琐碎小事,平凡生活,却能巧出新意,令人击节赞叹。观察的细致入微,描写的准确生动,使这样一首短短的绝句,能经历
“忍”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只有能够控制自己的人才能忍。忍的首要要求是“冷静”二字,无论任何事情,如果情绪激动,都容易坏事。七情六欲如果太过,都可能造成不好的后果。忍并不仅指忍不下怒气
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乱割!辗转流离,家乡越来越远;桂花攀折,天空如此远阔!归去吧!路上的霜露像雪一样洁白,林中栖息的小鸟正梳理着羽毛。看着那月宫中的兔
蒋春霖,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生,江阴城内蒋家巷人。蒋春霖从小随任湖北荆门直隶知州的父亲蒋尊典在任所生活。少年蒋春霖颖悟聪敏,资性过人,所作诗赋曾压倒词坛前辈强手,故有“乳虎”
河南洛阳是羊氏一处世居地。曹魏、西晋及北魏均于洛阳建都,羊氏出仕者皆尝居此。晋初羊祜更赐葬地于洛阳。由是之故,一部分羊姓子孙遂定居于此城。据《羊祉墓志》记载:北魏羊氏居宅建于洛阳城
相关赏析
- 孟子说:“口舌对于昧道,眼睛对于颜色,耳朵对于声音,鼻子对于嗅觉,手脚四肢对于安逸与否,都是人的本性,但各有命运,君子不称它们是本性。仁爱对于父子,行为方式对于君臣,社会行为规范对
高俭,字士廉,渤海蓚县人。曾祖父名飞雀,在北魏被追认为太尉。祖父名岳,在北齐官至侍中、左仆射、太尉、清河王。父亲名励,别名敬德,在北齐官至乐安王、尚书左仆射,在隋朝官至洮州刺史。高
曲折丘陵风光好,旋风南来声怒号。和气近人的君子,到此遨游歌载道,大家献诗兴致高。 江山如画任你游,悠闲自得且暂休。和气近人的君子,终生辛劳何所求,继承祖业功千秋。 你的
①冰澌:冰消溶。②洪炉:大炉。喻天地造化之功。③“门前”句:“桃李”指生徒。麟集:言人材荟萃。④“底下”句:“芝兰”喻兄弟子侄。“鲤趋”言子承父教,语出《论语·季氏》:“
在我们的观念中,好像只有做官才能教化人,其实不然。像我们一般人,如果能为邻里的人排解纠纷,为他们讲说做人的道理,使他们注重和睦相处的重要性,这也是在教化人。这种影响力虽然小,却也不
作者介绍
-
胡世将
胡世将(1085─1142)字承公,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崇宁进士。绍兴初,为监察御史,福建路抚谕使。历官兵部侍郎,知镇江给事中兼直学士院。绍兴九年,宣扶川、陕。作《酹江月》词,排和议而主恢复。在关中数年,复陇州、破岐下诸屯,又取华、虢二州。绍兴十二年卒,年五十八,谥忠献。《宋史》有传。有《胡忠献集》六十卷,已佚。词见《陕西通志》卷九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