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仁
作者:李攀龙 朝代:明朝诗人
- 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仁原文:
-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
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
瀛瀛如何?不虢不赩,莫知其极。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猗皇至圣兮,至惠至仁,德施蕴蕴。
猗皇至圣兮,至俭至明,化流瀛瀛。
(古有仁帝,能全仁明以封天下,故为《至仁》之诗
扁舟昨泊,危亭孤啸,目断闲云千里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
二章四韵十二句)
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蕴蕴如何?不全不缺,莫知所贶。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 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仁拼音解读:
- xiān fú shāng xián hòu jiǎo yǔ,sì jiāo qiū yè jīng shè shè
bù jìn yǎn zhōng qīng,shì chóu lái shí jié
yíng yíng rú hé?bù guó bù xì,mò zhī qí jí。
guó pò shān hé zài,chéng chūn cǎo mù shēn
yún pīn yù xià xīng dǒu dòng,tiān lè yī shēng jī gǔ hán
yī huáng zhì shèng xī,zhì huì zhì rén,dé shī yùn yùn。
yī huáng zhì shèng xī,zhì jiǎn zhì míng,huà liú yíng yíng。
(gǔ yǒu rén dì,néng quán rén míng yǐ fēng tiān xià,gù wèi《zhì rén》zhī shī
piān zhōu zuó pō,wēi tíng gū xiào,mù duàn xián yún qiān lǐ
hòu tíng huā yī qǔ,yōu yuàn bù kān tīng
bàn gān luò rì,liǎng xíng xīn yàn,yī yè piān zhōu
èr zhāng sì yùn shí èr jù)
qiū jiāng dài yǔ,hán shā yíng shuǐ,rén kàn huà gé chóu dú
jì zhī yè zhī jùn mào xī,yuàn qí shí hū wú jiāng yì
yùn yùn rú hé?bù quán bù quē,mò zhī suǒ kuàng。
xié yáng wài,hán yā wàn diǎn,liú shuǐ rào gū cū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这是一首咏柳之词,是一种咏物的小令。词如一幅春柳图,春柳如画,画柳传神,画中寄情,令人遐想。此词与作者另一首咏柳词《杨柳枝·宜春苑外最长条》相比,柳所在地不同,内容亦有异
门隔花深:即旧游之地,有“室迩人远”意。“梦旧游”,犹“忆旧游”,梦魂牵绕却比“忆”字更深一层。夕阳:连“燕”,用刘禹锡“乌衣巷口夕阳斜”诗意。燕子归来,未必知愁;但人既含愁,觉燕
难凭据:无把握,无确期。上片的‘如何’:犹言为何。下片的‘如何’:犹言怎样
该词写于公元1268年(宋度宗咸淳四年),词前序文说明了该词的写作背景,即两次西湖吟社的吟咏游赏活动。两次活动写所诗文各有侧重,第一次偏重于记事,第二次则侧重于描写景物。两次各具特
赵孟頫的妻子管道升也是著名书画家,在古代女书法家中地位仅次于王羲之老师卫夫人。管道升,字仲姬,一字瑶姬,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生。幼习书画,笃信佛法。曾
相关赏析
- 慧公享年八十七岁,其中一半以上时间定居于云居山,留下了许多描写其禅修体会和日常生活的诗文。尤其是他的诗写得平易质朴,清新流利。不讲深奥繁复的道理,不用偏僻艰深的术语。如对友面,如叙
意境赏析 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
世祖孝元皇帝下承圣二年(癸酉、553) 梁纪二十一 梁元帝承圣二年(癸酉,公元553年) [1]春,正月,王僧辩发建康,承制使陈霸先代镇扬州。 [1]春季,正月,王僧辩从建康
①云屏:像屏风一样浓密、厚实的云层。②翛然:自在悠闲的样子。
作者介绍
-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中国明代文学家。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历官刑部主事、陕西提学副使、浙江副使、河南按察使等。在京期间,先后与谢榛 、王世贞、宗臣、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结诗社,后七子之名播于天下。李攀龙是后七子的首领之一,他持论褊狭,认为文自汉代、诗自盛唐以下,俱无足观,本朝也只推崇李梦阳一人。他认为先秦古文已有成法,创作只需模拟即可。他推崇汉魏古诗和盛唐的近体诗,往后的都加以鄙视。由于他的文学主张过于片面,限制了他本人的诗文创作,作品的摹拟痕迹太重,佳作不多。《广阳山道中》、《和余德甫江上杂咏》等诗或面对现实,感世伤时;或抒发个人哀怨,向往归隐,能写出内心的真情实感,却还可读。在李攀龙的各体诗中,以七律和七绝较优。其七律声调清亮、词采俊爽;他的某些七绝也还写得自然,能注意顿挫变化,意味隽永。但即使是好诗,也构思雷同、用词重复者多。其散文成就又在诗歌之下。著有《沧溟集》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