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词
作者:祝允明 朝代:明朝诗人
- 精卫词原文:
-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高山未尽海未平,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但得海水作枯池,
愿我身死子还生。
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洒胭脂雨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海中鱼龙何所为。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 精卫词拼音解读:
- cháo zài shù tóu mù hǎi lǐ,fēi duō yǔ zhé shí duò shuǐ。gāo shān wèi jǐn hǎi wèi píng,
shēn zhì shēn zài qíng zhǎng zài,chàng wàng jiāng tóu jiāng shuǐ shēng
jīng wèi shuí jiào ěr tián hǎi,hǎi biān shí zǐ qīng lěi lěi。dàn dé hǎi shuǐ zuò kū chí,
yuàn wǒ shēn sǐ zi hái shēng。
cháng tiáo bié yǒu fēng liú chù,mì yìng qián táng sū xiǎo jiā
chūn wú zhǔ dù juān tí chù,lèi sǎ yān zhī yǔ
wéi yuàn dāng gē duì jiǔ shí,yuè guāng zhǎng zhào jīn zūn lǐ
shēng táng zuò jiē xīn yǔ zú,bā jiāo yè dà zhī zǐ féi
hǎi zhōng yú lóng hé suǒ wéi。kǒu chuān qǐ wèi kōng xián shí,shān zhōng cǎo mù wú quán zhī。
shè jiāng cǎi fú róng,lán zé duō fāng cǎo
tíng shù bù zhī rén qù jǐn,chūn lái huán fā jiù shí huā
bú jiàn nán shī jiǔ,mán shuō běi qún kōng
fān hàn duàn xiāo xī,sǐ shēng zhǎng bié lí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⑴托咏:以物寓志,托物咏怀。⑵剔秃圞(luán):又亮又圆的样子。圞:团圆,圆貌。⑶是必:一定要。⑷底:同“的”。者:语尾助词。
黄帝,是少典部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叫轩辕。他一生下来,就很有灵性,在襁褓中就会说话,幼年时聪明机敏,长大后诚实勤奋,成年以后见闻广博,对事物看得透彻。 轩辕时代,神农氏的统
愁苦之写,后来居上。这除了艺术的成熟及积累诸因素外,重要的是感受的深化,而感受的深化又表现着才士境遇困顿的现象的加剧。所以,沿流溯讨“士”的发自心底的哀叹,能清晰地了解封建社会日益
这是敦煌曲子词中的一首,篇幅不长,却多变化。起首“五两竿头风欲平”。五两,古代候风的用具。用五两(一说八两)鸡毛制成,故名。系于高竿顶端,用来测占风向、风力。“两”或作“里”,“里
自古以来,凡有所作为的人,绝不是那种轻率答应事情的人。在乡里中,凡是好管闲事的人,往往是什么事都不甚明白的人。注释乡党:乡里。晓事:明达事理。
相关赏析
- 在北宋那个崇文读经、吟诗填词的主流时代,理科被视为末学,甚至被讥为旁门左道。在这样的背景下,沈括(1031—1095)却是个文化、科技通人,一生从事的研究领域极为宏阔。《宋史》评价
兵车派遣完毕,待命在那牧地。出自天子所居,让我来到此地。召集驾车武士,为我驾车前驱。国家多事多难,战事十万火急。 兵车派遣完毕,集合誓师外郊。插下龟蛇大旗,树立干旄大纛。
长命女:词牌名。绿酒:古时米酒酿成未滤时,面浮米渣,呈淡绿色,故名。
沈自晋的散曲、以明朝覆亡(1644)为分界、前期多是投赠祝寿、咏物赏花、男女风情等闲适的作品,清丽典雅,明亡以后、他在散曲里反复写自己的故国之思、家园之念、发抒兴亡离乱的悲痛感伤、
杨慎自幼聪颖,十一岁即能作诗。十二岁,写成《古战场文》,众人皆惊。进京后,写《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让他在自己门下学习。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中式辛未科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
作者介绍
-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