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君祠(一作湘妃怨)
作者:潘岳 朝代:魏晋诗人
- 湘君祠(一作湘妃怨)原文:
-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木落山空天远大,送飞鸿、北去伤怀久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春至花如锦,夏近叶成帷
二妃怨处云沉沉,二妃哭处湘水深。
岭南能有几多花,寒食临之扫春迹
商人酒滴庙前草,萧索风生斑竹林。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 湘君祠(一作湘妃怨)拼音解读:
- huā yǐn yè yuán mù,jiū jiū qī niǎo guò
mù luò shān kōng tiān yuǎn dà,sòng fēi hóng、běi qù shāng huái jiǔ
yáo kàn mèng jīn hé,yáng liǔ yù pó suō
xiāng sī yī yè qíng duō shǎo,dì jiǎo tiān yá wèi shì zhǎng
chūn zhì huā rú jǐn,xià jìn yè chéng wéi
èr fēi yuàn chù yún chén chén,èr fēi kū chù xiāng shuǐ shēn。
lǐng nán néng yǒu jǐ duō huā,hán shí lín zhī sǎo chūn jī
shāng rén jiǔ dī miào qián cǎo,xiāo suǒ fēng shēng bān zhú lín。
jiāng shàng yīn yún suǒ mèng hún,jiāng biān shēn yè wǔ liú kūn
chūn lù yǔ tiān huā,huā dòng yī shān chūn sè
dāng nián wàn lǐ mì fēng hóu pǐ mǎ shù liáng zhōu
líng lóng tóu zǐ ān hóng dòu,rù gǔ xiāng sī zhī bù zhī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借用宫词的体裁,以寓对“君国”的情思。封建宫廷中,专制君主和宫人的关系,纯粹是主奴关系,宫人们仰承君主的鼻息,盼望能得到恩宠,这与文人们希冀进入朝廷,谋取官位是一致的,所以历来文人
我国唐代,曾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臻于封建社会繁荣昌盛的顶峰,但至天宝末年(755)即发生了安史之乱。此后,唐帝国四分五裂,社会动乱不安。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深受社会动乱之苦
《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为续补文字,非曹雪芹所作。《赏海棠花妖诗》出自第九十四回,共有三首。这首《赏海棠花妖诗·海棠何事忽摧隤》就是其中之一,为贾宝玉所作。小说中,怡红院里的
郑覃,是原宰相郑王旬瑜的儿子,因其父勋劳的恩荣所及,补弘文校理,历任拾遗、补阙、考功员外郎、刑部郎中等职。宪宗元和十四年(819)二月,升为谏议大夫。宪宗任用五名宦官为京西北和籴使
司法裁判认识 他说:“司法裁判,是国家大事,处死的人不能复生,砍断的手足不能复续。《书经》上说:‘与其杀一个无罪的人,宁可放掉一个有罪的人。’可是,今天的司法裁判,却恰恰相反。法
相关赏析
- 韵译大清早,宫妃们在十二楼打扮梳妆;登上望仙楼台,盼望着临幸的君王。兽形门环紧锁宫门,内心十分凄怆;铜龙漏斗越滴越慢,坐待更觉日长。发髻梳理完毕,还要对镜反复端详,重换一件罗衣,注
本篇以《步战》为题,旨在阐述步兵对车、骑兵作战应当注意把握的指导原则。它认为,步兵对车、骑兵作战时,一要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如无险要地形可资利用,就要使用就便器材设置障碍物。二要区别
昌言考进士科目的时候,我才只有几岁,还没开始学习。回忆当年我跟一群孩子在父亲身边嬉戏玩耍,昌言也在旁边,还曾拿来枣儿栗子给我吃;两家住得很近,又因为是亲戚的缘故,所以彼此十分亲
打个比方,要一只乌龟送信上山,虽然它爬得不快,只要方向正确,能专心一志地往上爬,迟早会将信送到山顶。但是如果它不认识路,甚至不知往山顶是向上爬,那么即使它再忠实可靠,再卖力地爬,也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末期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19岁时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中选吉州贡士。南宋著名
作者介绍
-
潘岳
潘岳(247-300)字安仁,荣阳中牟(今河南省中牟县东)人。少年时即有奇童之称,二十岁时才名已很卓著。他热心做官,但不得意。他品格卑污,晋惠帝时,和一些文人名士趋附权臣贾谧。赵王司马伦辅政时,他被赵王的亲信孙秀害死,成为西晋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牺牲品。他和陆机齐名,是当时士族门阀的代表作家,也是当时形式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的诗以写哀吊内容见长,代表作是《悼亡诗》三首。他又善长写「哀谏之文」,象《怀旧赋》、《寡妇赋》等,都以善叙哀情著称。今传《潘黄门集》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