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歌
作者:郭璞 朝代:魏晋诗人
- 梦歌原文:
- 琼瑰盈吾怀乎。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临水整乌纱两鬓苍华故乡心事在天涯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想牧之、千载尚神游,空山冷
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
济洹之水。
赠我以琼瑰。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归乎归乎。
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 梦歌拼音解读:
- qióng guī yíng wú huái hū。
zuì shì qiū fēng guǎn xián shì,hóng tā fēng yè bái rén tóu
lín shuǐ zhěng wū shā liǎng bìn cāng huá gù xiāng xīn shì zài tiān yá
tí lóng wàng cǎi yè,zuó yè mèng yú yáng
xiǎng mù zhī、qiān zǎi shàng shén yóu,kōng shān lěng
zì xī jiā rén duō bó mìng,duì gǔ lái、yī piàn shāng xīn yuè
jì huán zhī shuǐ。
zèng wǒ yǐ qióng guī。
cháng é yīng huǐ tōu líng yào,bì hǎi qīng tiān yè yè xīn
yù qióng qiān lǐ mù,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
xuě zhōng hé yǐ zèng jūn bié,wéi yǒu qīng qīng sōng shù zhī
guī hū guī hū。
chóng chàng méi biān xīn dù qǔ,cuī fā hán shāo dòng ruǐ
shuāng wēi chū sài zǎo,yún sè dù hé qiū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九年春季,周定王的使者来鲁国要求派人去聘问。夏季,孟献子去成周聘问。周定王认为有礼,赠给他丰厚的财礼。秋季,占领了根牟,《春秋》记载是说很容易。滕昭公死。晋成公、宋文公、卫成公、郑
此为咏史怀古词。全词通篇隐括《 史记 》中的《项羽本纪》,把项羽从起兵到失败的曲折历程熔铸在词中,将项羽的英雄气概表现得慷慨雄伟。全词音调悲壮,气势不凡,情致激昂,于婉约绮靡的词风之外,又表现出一种壮怀激烈的慷慨之气,有力地开拓了词境和词意。
张志和博学能文,曾经进士及第。其父张游一生在家闲居,他“清真好道”,精通庄列道家思想。张志和从幼受到其父道教文化熏陶,精通道教。张志和因生活在唐帝国从鼎盛跌落中衰的转变期,“安史之
《史记》的首篇为《五帝本纪》,本文就是司马迁为首篇作的赞语,列在该篇的末尾。赞语是司马迁在《史记》的重要篇章之后,以“太史公曰”的口气发表的议论、总结或补充的文字。在这篇赞语中,司
《旄丘》一诗的主旨,历来歧见颇多。《毛诗序》及郑笺等以为是黎臣责卫之作,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此篇与《邶风·式微》均是黎臣劝君归国之作,牟应震《毛诗质疑》、高亨《诗经今注
相关赏析
- 有方圆百里的地方,假如山、丘陵占国土的十分之一,湖泊、沼泽占国土的十分之一,山谷河流占国土的十分之一,城镇道路占国土的十分之一,薄田占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二,良田占国土的十分之四,可以
郭祚,字季祐,太原晋阳人,是北魏车骑将军郭淮的弟弟郭亮的后代。祖父郭逸,任本州的别驾,先后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司徒崔浩做妻子,一个女儿嫁给崔浩的兄弟、上党太守崔恬。太武帝时,崔浩受
这首《鹧鸪天·元夕有所梦》,乃姜夔为怀念身在合肥的恋人而作,作于宁宗庆元三年(1197)元宵节之时。据夏承焘先生考证,姜夔在初遇合肥恋人时,约为二十余岁,在他三十六岁这年
诗歌成就 李商隐通常被视作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其诗风受李贺影响颇深,在句法、章法和结构方面则受到杜甫和韩愈的影响。许多评论家认为,在唐朝的优秀诗人中,他的重要性仅次于杜甫、李白
岳飞虽出身军伍,但自幼受到良好的中国传统教育,勤奋好学,文武双全。书法以行、草为主,畅快淋漓,龙腾虎跃,气韵生动,章法严谨,意态精密,纤浓符中,刚劲不柔,自有一种淳正之气,颇含文臣
作者介绍
-
郭璞
郭璞(277-324),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他好经术,博学有高才,通古文奇字,长于阴阳历算卜筮之术。西晋流亡,他随晋室南渡,是南渡之际的重要作家。他的著作很多,曾注释过《尔雅》、《方言》、《穆天子传》、《山海经》等书,辞赋是东晋之冠,诗留传下耒二十二首。《游仙诗》十四首是他的代表作。这种《游仙诗》并非写想象中的神仙境界,而近似阮籍的《咏怀》。《诗品》所谓「乃是坎咏怀,非列仙之趣也」。他的《游仙诗》文采华茂,善于抒情,比当时「平淡寡味」的玄言诗在艺术上要高得多。有《郭弘农集》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