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旱祷
作者:乐钧 朝代:清朝诗人
- 水旱祷原文:
- 对菱花、与说相思,看谁瘦损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祷祈勿告天,酒浆勿浇地。阴阳和也无妖气,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阴阳愆期乃人致。病生心腹不自医,古屋澄潭何神祟。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 水旱祷拼音解读:
- duì líng huā、yǔ shuō xiāng sī,kàn shuí shòu sǔn
wǒ zhù cháng jiāng tóu,jūn zhù cháng jiāng wěi
guó wáng shēn yǔn jīn hé yǒu,zhǐ liú lí sāo zài shì jiān
zhú lián xīn yǔ hòu,shān ài xī yáng shí
jīn luò qīng cōng bái yù ān,zhǎng biān zǐ mò yě yóu pán
yóu nǚ xī jiě pèi,chuán wén yú cǐ shān
dǎo qí wù gào tiān,jiǔ jiāng wù jiāo dì。yīn yáng hé yě wú yāo qì,
cāng hǎi yuè míng zhū yǒu lèi,lán tián rì nuǎn yù shēng yān
niú yáng zì guī cūn xiàng,tóng zhì bù shí yì guān
yīn yáng qiān qī nǎi rén zhì。bìng shēng xīn fù bù zì yī,gǔ wū chéng tán hé shén suì。
jiāng wò gū cūn bù zì āi,shàng sī wèi guó shù lún tái
tīng fēng tīng yǔ guò qīng míng chóu cǎo yì huā mí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故居遗址 宋濂故居遗址位于浙江金华市金东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上柳家与禅定寺中间,潜溪南岸:面积约400多平方米。 在距上柳家东北角约200米处,这座据说始建于南北朝时期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
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
汉成帝将要立赵飞燕为皇后,对刘辅的直言劝谏非常恼怒,就把他囚禁在掖廷狱中。左将军辛庆忌等人上书营救刘辅,终于获得减免死罪。朱云请求斩杀住臣张禹,皇上恼怒了,打算杀了朱云,辛庆忌取下
不亦乐乎的“乐”不应该读yuè,而应该读lè。因为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第一篇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相关赏析
- 公元1172年(南宋乾道八年),陆游四十八岁,那年二月,由夔州(治今四川奉节)通判转任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的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同年十月,因王炎被召还,幕府遭解散,游于十一月赴成都上新
李玉只留下这一首词,此词描写一女子思念情人。开篇写金炉里香烟袅袅上升,盘旋缭绕,似篆体形的字。这是深锁闺房“醉沉沉”的人之所见。“画堂人静”正面点出人物。“芳草”句点明她在思念着远
一部易髓,都汇聚在《杂卦传》中。《杂卦传》言辞甚简,或以一字释一卦,或数字释一卦,或天然成韵,或信手拈来,或有心用韵,或无心用韵,错落有致,极造化万有不齐之妙,揭天地自然阴阳变化之
宋室南渡后,韩元吉寓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绍兴二十八年(1158)曾为建安县令。隆兴间,官至吏部尚书。乾道九年(1173)为礼部尚书出使金国。淳熙初,曾前后二次出守婺州,一次出守
已经错过才想起追问,仔细看才发现是故人。战乱随处可见,消息很难得到,即使得到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擦一擦眼睛稳定一下自己激动的心情,举杯与朋友笑谈。请你搬到我家附近来住,两个白了头
作者介绍
-
乐钧
乐钧(1766-1814,一说1816卒),原名宫谱,字效堂,一字元淑,号莲裳,别号梦花楼主。江西抚州府临川长宁高坪村(今属金溪县陈坊积乡高坪村)人。清代著名文学家。从小聪敏好学,秀气孤秉,喜作骈体文,利文20卷。弱冠补博士弟子。乾隆五十四年(1789)由学使翁方纲拔贡荐入国子监,聘为怡亲王府教席。嘉庆六年(1801)乡试中举,怡亲王欲留,乐钧以母老辞归。后屡试不弟,未入仕途,先后游历于江淮、楚、粤之间,江南大吏争相延聘,曾主扬州梅花书院讲席。嘉庆十九年,因母去世过分伤心,不久亦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