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虫(喓喓草虫)
作者:陈三立 朝代:近代诗人
- 草虫(喓喓草虫)原文:
- 【草虫】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1]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2]
未见君子,忧心惙惙。[3]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
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
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可有梅花寄一枝雪来翠羽飞
- 草虫(喓喓草虫)拼音解读:
- 【cǎo chóng】
yāo yāo cǎo chóng,tì tì fù zhōng;[1]
wèi jiàn jūn zǐ,yōu xīn chōng chōng。
yì jì jiàn zhǐ,yì jì gòu zhǐ,wǒ xīn zé jiàng。
zhì bǐ nán shān,yán cǎi qí jué;[2]
wèi jiàn jūn zǐ,yōu xīn chuò chuò。[3]
yì jì jiàn zhǐ,yì jì gòu zhǐ,wǒ xīn zé shuō。
zhì bǐ nán shān,yán cǎi qí wēi;
wèi jiàn jūn zǐ,wǒ xīn shāng bēi。
yì jì jiàn zhǐ,yì jì gòu zhǐ,wǒ xīn zé yí。
wú shù chūn sǔn mǎn lín shēng,zhài mén mì yǎn duàn xíng rén
hé huā jiāo yù yǔ,chóu shā dàng zhōu rén
rén jiān gèng yǒu fēng tāo xiǎn,fān shuō huáng hé shì wèi tú
jiāng nán jiāng běi chóu sī,fēn fù jiǔ luó hóng
qiú dé rén jiān chéng xiǎo huì,shì bǎ jīn zūn bàng jú cóng
jiāng shēn zhú jìng liǎng sān jiā,duō shì hóng huā yìng bái huā
liù cháo wén wù cǎo lián kōng,tiān dàn yún xián jīn gǔ tóng
wú xiàn hàn miáo kū yù jǐn,yōu yōu xián chù zuò qí fēng。
dào xiá cǎo mù zhǎng,xī lù zhān wǒ yī
kě yǒu méi huā jì yī zhī xuě lái cuì yǔ fēi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蜀道真太难攀登,简直难于上青天。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西边太白山
这首诗写作者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全诗一气呵成,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昂扬情调。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燕台一去”犹
⑴沉阴:形容忧伤的样子。 ⑵不聊:不是因为。聊,赖,因。飧(sūn孙):熟食。慊慊(qiàn欠):空虚不满的样子。这二句是说,并不是缺少吃的东西,但自己时常感到空虚饥饿。
文德皇后安葬之后,唐太宗非常想念她,于是就让人在苑中搭建了一座楼台,可以常常登楼眺望昭陵。一天唐太宗邀请魏征一起登楼。唐太宗问魏征:“贤卿看到了吗?”魏征回答说:“臣年纪大了,
郑愔这一首有名的五绝,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咏黄莺儿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
相关赏析
- 书法风格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
上层统治者的政治腐败,往往又是与生活上的荒淫相伴而行的。这后一方面,当然也逃不过民众雪亮的眼睛。国风民歌中对这类秽行的揭露屡见不鲜,即是有力的证明。《株林》堪称这类诗作中的杰作。由
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注释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
这篇传记本着“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太史公自序》)的宗旨,记叙了西周开国功臣召(shào,绍)公奭(shì,世)所受封的燕国的八百余年的历史。文中通过民众爱戴
作者介绍
-
陈三立
陈三立(1852~1937)中国近代诗人。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其父陈宝箴为湖南巡抚,创办新政,提倡新学,支持变法。陈三立佐其父,多所筹划,当时与谭嗣同齐名,有两公子之称。其子陈师曾为画家,陈寅恪为史学家。陈三立为同光体诗人的首领。陈衍区分近代诗艺术风格为两派,列三立于「生涩奥衍」一派之内。他的一些作品表现了从新潮流退出以后,仍然压抑不下的风云之气,愤激郁勃之情。至于涉及怀人悼友、旅途游览等题材的作品,反映了旧时知识分子的坎坷不幸遭遇和作者沉郁苍凉的情怀。陈诗的艺术风格,表现在取境奇奥,造句瘦硬,炼字精妙。清亡以后以遗老自居。所作思想上留恋清王朝,艺术上无长进。陈诗不仅为同光体一派所推崇,领导诗界革命的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也表示推许。陈三立擅长古文,能继承桐城派传统。著有《散原精舍诗集》上下卷,《续集》上中下3卷,《别集》1卷,《散原精舍文集》1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