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赴黄山沐汤泉兼参禅宗长老
作者:郑光祖 朝代:元朝诗人
- 送僧赴黄山沐汤泉兼参禅宗长老原文:
- 是无猫邪,是不会蓄猫也
患身是幻逢禅主,水洗皮肤语洗心。
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想雁空、北落冬深,澹墨晚天云阔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断肠
闻有汤泉独去寻,一瓶一钵一无金。不愁乱世兵相害,
却喜寒山路入深。野老祷神鸦噪庙,猎人冲雪鹿惊林。
远雁下平沙,嘹亮遗凄唳
笑十三杨柳女儿腰,东风舞
- 送僧赴黄山沐汤泉兼参禅宗长老拼音解读:
- shì wú māo xié,shì bú huì xù māo yě
huàn shēn shì huàn féng chán zhǔ,shuǐ xǐ pí fū yǔ xǐ xīn。
tiān yá hǎi jiǎo bēi liáng dì,jì de dāng nián quán shèng shí
zhù lì shāng shén wú nài qīng hán zhe mō rén
shù zhōu xiāo xī duàn,chóu zuò zhèng shū kōng
lèi yǎn bù céng qíng,méi dài chóu hái jù
qīng shān yī jiù zài,jǐ dù xī yáng hóng
xiǎng yàn kōng、běi luò dōng shēn,dàn mò wǎn tiān yún kuò
qún yàn cí guī gǔ nán xiáng,niàn jūn kè yóu duō duàn cháng
wén yǒu tāng quán dú qù xún,yī píng yī bō yī wú jīn。bù chóu luàn shì bīng xiāng hài,
què xǐ hán shān lù rù shēn。yě lǎo dǎo shén yā zào miào,liè rén chōng xuě lù jīng lín。
yuǎn yàn xià píng shā,liáo liàng yí qī lì
xiào shí sān yáng liǔ nǚ ér yāo,dōng fēng wǔ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楚、赵、魏、韩、燕五国联合进攻秦国。魏国想要讲和,派惠施到楚国去。楚国准备让惠施到秦国去,让他主持讲和。杜赫对昭阳说:“凡是参加讨伐秦国的国家是以楚国为首领的。如今惠施以魏国的名义
此诗当是公元753年(天宝十二年)春所作,讽刺杨国忠兄妹骄奢淫逸。首二句提纲,“态浓”一段写丽人的姿态服饰之美,“就中”二句点出主角,“紫驼”一段写宴乐之奢侈,“后来”一段写杨国忠
卢挚的散曲作品以“怀古”题材为多,如《洛阳怀古》、《夷门怀古》、《吴门怀古》等等。作者登临凭吊,往往吐露对于时势兴衰的感慨,调子比较低沉。他虽然身为显宦,却有不少向往闲适的隐居生活
谁掌握了那伟大的“道”,普天下的人们便都来向他投靠,向往、投靠他而不互相妨害,于是大家就和平而安泰、宁静。音乐和美好的食物,使过路的人都为之停步,用言语来表述大道,是平淡而
常衮是京兆府人,天宝末年,考中了进士。生性崇尚廉洁,不随便与人交往。从太子正字官,升至中书舍人。文章严密华丽,擅长写诏令公文,在当时很有名望。鱼朝恩仗着皇帝宠信,兼管国子监。常衮上
相关赏析
- 韩愈墓位于河南省焦作孟州市孟县城西6公里韩庄村北半岭坡上。此地北望太行,南临黄河,是一片丘陵地带。墓冢高大,有砖石围墙,翠柏蓊郁,芳草芨芨,枣树成林。墓前有韩愈祠,明代建筑,三进院
什么叫做能享福的人呢?有书读且能从中得到慰藉的人就是。什么叫做关于建立家庭的人呢?能够教育出好子弟的人就是。注释创家:建立家庭。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1054年)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褒禅山,三个月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的。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12年后(1070
本诗被人们称为:“唐朝七绝之首”。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
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
作者介绍
-
郑光祖
郑光祖生于元世祖至元初年(即公元1264年)[1] ,字德辉,汉族,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从小就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青年时期置身于杂剧活动,享有盛誉。但他的主要活动在南方,成为南方戏剧圈中的巨擘。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元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激赏郑光祖的文词,将他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并列,后人合称为“元曲四大家”。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除杂剧外,郑光祖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