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南岳般若寺
作者:明本 朝代:元朝诗人
- 题南岳般若寺原文:
- 去年人在凤凰池,银烛夜弹丝
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
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更有上方难上处,紫苔红藓绕峥嵘。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僧窗高倚泬寥明。凌空殿阁由天设,遍地杉松是自生。
性孤高似柏,阿娇金屋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诸峰翠少中峰翠,五寺名高此寺名。石路险盘岚霭滑,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
- 题南岳般若寺拼音解读:
- qù nián rén zài fèng huáng chí,yín zhú yè dàn sī
duàn cháng hé bì gèng cán yáng,jí mù shāng píng chǔ
mò jīng ōu lù,sì qiáo jìn shì,lǎo zi jīng xíng chǔ
bái rì hé duǎn duǎn,bǎi nián kǔ yì mǎn
gèng yǒu shàng fāng nán shàng chù,zǐ tái hóng xiǎn rào zhēng róng。
wǒ yù chuān huā xún lù,zhí rù bái yún shēn chù,hào qì zhǎn hóng ní
jié jiāo zài xiāng zhī,gǔ ròu hé bì qīn
qiū qì kān bēi wèi bì rán,qīng hán zhèng shì kě rén tiān
sēng chuāng gāo yǐ jué liáo míng。líng kōng diàn gé yóu tiān shè,biàn dì shān sōng shì zì shēng。
xìng gū gāo shì bǎi,ā jiāo jīn wū
xiǔ mù bù kě diāo yě,fèn tǔ zhī qiáng bù kě wū yě
zhū fēng cuì shǎo zhōng fēng cuì,wǔ sì míng gāo cǐ sì míng。shí lù xiǎn pán lán ǎi huá,
liǔ wài qīng léi chí shàng yǔ,yǔ shēng dī suì hé shēng xiǎo lóu xī jiǎo duàn hóng mí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他又有了更大的目标。跟他东南相邻的是金(国),西南相邻的是西夏(国),更远的就是南宋国。此时,对蒙古构成威胁的只有金。于是,成吉思汗一方面用武力胁迫西夏与其议和
《清人》为《郑风》的第五首。在郑风二十一篇诗中,唯独这首《清人》是确切有本事可考的。据《春秋·鲁闵公二年》记载:“冬,十有二月,狄入卫,郑弃其师。”《左传》云:“郑人恶高
①褎yòu然:谓出众,超出同辈而居首席。亦作“褏、裒”。“褎”也读xiù,“袖”的古字。《汉书·董仲舒传》:“今子大夫褎然为举首,朕甚嘉之。”王念孙《
1985年9月27日,中国官方新华社报道: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被日本宪兵杀害之事已从日本学者铃木正夫收集的第一手资料得到证实。铃木正夫早在1968年就开始了对郁达夫南洋流亡生活的研究。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又到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等地作实地调查,先后寻访了上百名了解情况的日本人士。
那个非法把持朝政的武氏,不是一个温和善良之辈,而且出身卑下。当初是太宗皇帝的姬妾,曾因更衣的机会而得以奉侍左右。到后来,不顾伦常与太子(唐高宗李治)关系暧昧。隐瞒先帝曾对她的宠幸,谋求取得在宫中专宠的地
相关赏析
- 这首惜别词,上片回忆昨夜欢会,着重描绘人物情态;下片写今日送别,着重以景衬情。轻艳柔和,风流蕴藉,表现了谢词的风格。
韩安国是汉初名将,他不仅在平息吴、楚七国叛乱时有功,而且在后来对匈奴的作战中也是重要的将领。他的发迹是在为梁孝王出使朝廷时,因在汉景帝面前,替梁孝王辩护而受到了窦太后的赏识。随后虽
我独自一人在异乡漫游,每到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我知道在那遥远的家乡,兄弟们一定在 登高望远;他们都插着茱萸,就为少了我而感到遗憾伤心。 注释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又叫
一个“望”字把诗人爱国情怀和等待胜利在望的心情表达无疑。7月16日夜晚,长安南山头,诗人登高远望,皎洁的月轮正在升起光华。词的上片写秋天来到边城,鼓角声充满悲哀,首句一个“哀”字充
废帝高殷,字正道,文宣帝的长子,母亲是李皇后。天保元年,立为皇太子,当时六岁。天性聪明。开始学反语,在“迹”字下注云自反。当时侍奉的人不理解其中的缘故,太子说:“迹字,足字旁边一个
作者介绍
-
明本
明本(1263—1323),元朝僧人。俗姓孙,号中峰,法号智觉,西天目山住持,钱塘(今杭州)人。明本从小喜欢佛事,稍通文墨就诵经不止,常伴灯诵到深夜。24岁赴天目山,受道于禅宗寺,白天劳作,夜晚孜孜不倦诵经学道,遂成高僧。仁宗曾赐号“广慧禅师”,并赐谥“普应国师”。憩止处曰幻住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