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
作者:于右任 朝代:近代诗人
- 四月原文:
-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冬日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乱离瘼矣,爰其适归?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四月维夏,六月徂署。先祖匪人,胡宁忍予?
山有蕨薇,隰有杞桋。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
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尽瘁以仕,宁莫我有?
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废为残贼,莫知其尤!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相彼泉水,载清载浊。我日构祸,曷云能穀?
匪鹑匪鸢,翰飞戾天。匪鳣匪鲔,潜逃于渊。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掩柴扉,谢他梅竹伴我冷书斋
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
- 四月拼音解读:
- tóng sūn wèi jiě gōng gēng zhī,yě bàng sāng yīn xué zhòng guā
dōng rì liè liè,piāo fēng fā fā。mín mò bù gǔ,wǒ dú hé hài?
rén pān míng yuè bù kě dé,yuè xíng què yú rén xiāng suí
qiū rì qī qī,bǎi huì jù féi。luàn lí mò yǐ,yuán qí shì guī?
jiàn yáng liǔ fēi mián gǔn gǔn,duì táo huā zuì liǎn xūn xūn
céng zhú dōng fēng fú wǔ yán,lè yóu chūn yuàn duàn cháng tiān
sì yuè wéi xià,liù yuè cú shǔ。xiān zǔ fěi rén,hú níng rěn yǔ?
shān yǒu jué wēi,xí yǒu qǐ yí。jūn zǐ zuò gē,wéi yǐ gào āi。
gù guó shān chuān,gù yuán xīn yǎn,hái shì wáng càn dēng lóu
tāo tāo jiāng hàn,nán guó zhī jì。jìn cuì yǐ shì,níng mò wǒ yǒu?
shān yǒu jiā huì,hóu lì hóu méi。fèi wèi cán zéi,mò zhī qí yóu!
wǔ yuè tiān shān xuě,wú huā zhǐ yǒu hán
shí rì chūn hán bù chū mén,bù zhī jiāng liǔ yǐ yáo cūn
xiāng bǐ quán shuǐ,zài qīng zài zhuó。wǒ rì gòu huò,hé yún néng gǔ?
fěi chún fěi yuān,hàn fēi lì tiān。fěi zhān fěi wěi,qián táo yú yuān。
xiāng lú chū shàng rì,pù shuǐ pēn chéng hóng
yǎn chái fēi,xiè tā méi zhú bàn wǒ lěng shū zhāi
quàn jūn mò xī huā qián zuì,jīn nián huā xiè,míng nián huā xiè,bái le rén tóu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这是一组描写春天的诗,有景有情,有悠然美丽的风光,给人以美的享受,如身入其境,怡然自得。五首诗一气呵成,浑然天成,豪然不失大家之风。诗中若因若无透露出诗人的个人情怀,诗中以乐景,写
炀皇帝下大业十二年(丙子、616) 隋纪七 隋炀帝大业十二年(丙子,公元616年) [1]春,正月,朝集使不至者二十余郡,始议分遣使者十二道发兵讨捕盗贼。 [1]春季,正月,
帘纤雨:细雨。晏几道生查子词:(无端轻薄云,暗作帘纤雨。)弹指:《翻译名义集》:《僧祗》云:(二十瞬为一弹指。)此状寂寥抑郁之态。弹击手指,以表示各种感情。脉脉:依依若有情状。杜牧
[刘安在《淮南子》中说:“太阳、月亮是最光明、最伟大的,然而却仍有照不到的地方,是因为它们高悬在万物之上的缘故。油灯和蜡烛虽然非常微小,但世上却不能缺少它,因为它的光明能照到太阳、
这阕词,给人印象最深的当是它的构思。“云藏鹅湖山”本是极平常的自然现象,但出现在作者笔下,劈头就是“被谁偷了最高山?将谓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间。”山被偷,已是相当新奇,何况又具体怀疑
相关赏析
- 聘礼的礼仪。国君和三卿谋议聘问的事,于是任命卿为使者。卿(使者)再拜稽首辞让,国君不准许,于是退回原位。已经谋议出使之事,也同任命使者一样任命上介。宰命令司马任命众介,众介都接受命
1录事:录事参军的省称,掌总录众官署文簿,举弹善恶。《唐六典》卷二六:太子左右卫率府有录事参军一人。2鄙夫:杜甫自谦词。行:行将。衰谢:犹衰退。3忘:原作“妄”,校云:“一作忘”,
青州平原般县[今山东临邑]官至 江夏太守书记曾效力过的势力 东汉 刘表 曹操汉末辞赋家。字正平。平原郡(今山东临邑德平镇)人。少有才辩,性格刚毅傲慢,好侮慢权贵。因拒绝曹操召见,操
诗篇一展开,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图景。首句“调角断清秋”,“调角”即吹角,角是古代军中乐器,相当于军号;“断”是尽或占尽的意思。这一句极写在清秋季节,万里长空
兵法上说,兵力小的可用权谋取胜,兵力大的可用威力取胜。先敌使用权谋,敌人有力量也无法使用,先敌使用武力,敌人有力量也无法抗拒,所以用兵最好先发制人。善于运用这一原则。就能战胜敌人,
作者介绍
-
于右任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陕西省三原县人,祖籍陕西泾阳斗口村(“斗口于家”),政治家、活动家、“当代草圣”,杰出中国流艺术家、教育家、诗人,也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奠基人之一。[附注:一八七九年(清光绪五年),于右任先生出生于陕西三原县东关河道巷,以后“又在三原读书应试,因此就著籍为三原人了。”]
原名伯循,字右任,曾用名刘学裕(意为留学于)、原春雨,诱人典出《四书》“夫子循循善诱人”。后取谐音因而自称“右衽”,“衽”即衣襟,“任”由“衽”的谐音而来,中原地区的人往往以“左衽”为受异族统治的代词,而于右任为自己起的字“右衽”就是和“左衽”反其道而行之。笔名“神州旧主”、别署“骚心”,号“髯翁”,晚号“太平老人”。于右任三十多岁时就黑髯飘胸,其后文化界同仁多有“髯翁”、“右老”之称,民间亦称曰“于胡子”。
慈禧逃到西安后,于右任冒着违抗清廷留长发辫的危险,请伙伴给自己照一幅散发照,于右任即兴吟出一副对联写出贴在身后做背景:“换太平以颈血;爱自由如发妻。”
于右任早年系同盟会成员,长期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他是国民党的元老,又是书法家、著名报刊活动家、教育家,与好友刘觉民等人先后创办复旦公学和中国公学,筹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立报》,以宣传资产阶级革命主张。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出任交通次长,主持部务。后出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以反对袁世凯。1922年,于右任创办上海大学。1926年,他与冯玉祥、刘觉民等人解救西安之围,出任驻陕总司令。后担任国民政府审计院长、监察院长。
于右任,擅长诗词、书法,所创“标准草书”,深受海内外学人欢迎,并著有《于右任诗词集》《标准草书千字书》等。
可以说,他是中国近代书法史上的书法艺术大家,尤擅魏碑与行书、章草结合的行草书,首创“于右任标准草书”,被誉为“当代草圣”、“近代书圣”、“中国书法史三个里程碑之一”(另外二位为王羲之、颜真卿)。
于右任是民主革命的先驱,在辛亥革命时期,他是著名的报刊活动家、教育家、诗人。他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中国近现代著名高校的创办人,被尊称为“元老记者”。
1906年4月,于右任为创办《神州日报》赴日本考察新闻并募集办报经费,在日本得会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1907年起,先后在上海创办同盟会第一家大型日报《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立报》等,积极宣传革命,他创办的报纸在揭露贪官污吏,揭露帝国主义侵华阴谋和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1912年春,孙中山辞职,于右任亦辞职,回上海继续办报。“二次革命”失败,《民立报》被查封,于避居日本,从事反袁斗争。
1922年,他参与创办上海大学。1927年起,任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陕西省政府委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军事委员会常委、国民党政府委员兼审计院长和监察院长。后去台湾。1964年11月10日,病逝于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