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长门怨二首
作者:段克己 朝代:宋朝诗人
- 相和歌辞。长门怨二首原文:
-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
冰骨清寒瘦一枝玉人初上木兰时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杏花时节雨纷纷山绕孤村水绕孤村
- 相和歌辞。长门怨二首拼音解读:
- yè xuán míng jìng qīng tiān shàng,dú zhào cháng mén gōng lǐ rén。
jì lì qiū jiāng yú huǒ xī,qǐ kàn cán yuè yìng lín wēi。
dōng yuán zài jiǔ xī yuán zuì,zhāi jǐn pí pá yī shù jīn
rù chūn cái qī rì,lí jiā yǐ èr nián
guì diàn zhǎng chóu bù jì chūn,huáng jīn sì wū qǐ qiū chén。
shān xià gū yān yuǎn cūn,tiān biān dú shù gāo yuán
zhàng fū zhì,dāng jǐng shèng,chǐ shū xián
méi zǐ liú suān ruǎn chǐ yá,bā jiāo fēn lǜ yǔ chuāng shā
xī fēn zhǎng pà jūn xiān qù,zhí dài zuì shí xiū
yuè guāng yù dào cháng mén diàn,bié zuò shēn gōng yī duàn chóu。
huáng jī bái jiǔ,jūn qù cūn shè yī fān qiū
bīng gǔ qīng hán shòu yī zhī yù rén chū shàng mù lán shí
tiān huí běi dǒu guà xī lóu,jīn wū wú rén yíng huǒ liú。
xìng huā shí jié yǔ fēn fēn shān rào gū cūn shuǐ rào gū cū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本诗用乐府旧题,以秦代统治者驱使百姓修筑长城的史实为背景,通过筑城役卒夫妻对话,揭露了无休止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诗中用书信往返的对话形式,揭示了男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他们
杨慎自幼聪颖,十一岁即能作诗。十二岁,写成《古战场文》,众人皆惊。进京后,写《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让他在自己门下学习。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中式辛未科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
①诸暨:唐县名。即今浙江诸暨县。之任:赴任。②风候:风物气候。③秦城:指长安。岁芳:指春花。④越国:诸暨一带春秋时属越国。⑤公门:衙门。闭清昼:白天闭门。谓政务清闲。⑥裁书:写信。
洞庭西山初秋的景致是很美的。烟波浩渺的太湖水涯,一座葱茏的岛屿上群峰列峙。气象是何等壮观!修竹傍林,长松倚岩,黄菊散芳,清泉凝雪,景色是何等绮丽!德隐此诗,把这一切都描绘出来了,她
宋先生说:相传上古黄帝时代已经开始在首山采铜铸鼎,可见冶铸的历史真是渊源已久了。自从全国各地(九州)都进贡金属铜给夏禹铸成象征天下大权的九个大鼎以来,冶铸技术也就日新月异地发展起来
相关赏析
- 类比方法形象、生动、易于理解,但进行类比的两事物没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从逻辑上讲,从“用牛驾辕、用千里马拉套不会走动”是推不出国家有别扭的两重臣不能共事的结论的。但是,人们的类比又
洪秀全故居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大布乡官禄村,是洪秀全成长、耕读和从事早期革命活动的地方。原故居于金田起义后被清军焚毁。1961年,广州市文物考古队发掘出房屋墙基,重建。建筑为泥砖
戴颙字仲若,是谯郡钅至人。父亲戴逵、兄长戴勃,都因隐逸而享有盛名。戴颙十六岁时,父亲去世,因守孝几乎毁坏了身体,因而长年生病虚弱。他因为父死而没有做官,重操旧业。父亲善于弹琴写字,
①秋晚登城北楼:一题作“秋晚登城北门”。②幅巾:用一幅丝巾束发。
龚自珍这首《咏史》诗写出了清代一些知识分子的典型心情。清前期曾屡兴文字狱,大量知识分子因文字获罪被杀。在这种酷虐的专制统治下,大多数知识分子不敢参与集会,言行十分谨慎,唯恐被牵入文字狱中。他们著书立说,也只是为了自己的生计,弄口饭吃,不敢追求真理,直抒自己的见解。作者是清代后期的一个有叛逆精神的思想家,对这种现象十分愤慨,因而以婉转之笔出之。
作者介绍
-
段克己
段克己(1196~1254)金代文学家。字复之,号遁庵,别号菊庄。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