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秋河曙耿耿
作者:谭献 朝代:清朝诗人
- 赋得秋河曙耿耿原文:
- 月上殊开练,云行类动波。寻源不可到,耿耿复如何。
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
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
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城上日出群乌飞,鸦鸦争赴朝阳枝
重铸锄犁作斤,姑舂妇担去轮官,输官不足归卖屋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晚望秋高夜,微明欲曙河。桥成鹊已去,机罢女应过。
- 赋得秋河曙耿耿拼音解读:
- yuè shàng shū kāi liàn,yún xíng lèi dòng bō。xún yuán bù kě dào,gěng gěng fù rú hé。
yǔ xiē wú tóng lèi zhà shōu,qiǎn huái fān zì yì cóng tóu
qīng xiāng suí fēng fā,luò rì hǎo niǎo guī
chūn yīn chuí yě cǎo qīng qīng,shí yǒu yōu huā yī shù míng
lián shān biàn yōu huì,lǜ shuǐ hán yàn wēn
yòu yǒu qiáng tóu qiān yè táo,fēng dòng luò huā hóng sù sù
wàng qiān mén rú zhòu,xī xiào yóu yě
shéi zhī wàn lǐ kè,huái gǔ zhèng chóu chú
chéng shàng rì chū qún wū fēi,yā yā zhēng fù zhāo yáng zhī
zhòng zhù chú lí zuò jīn,gū chōng fù dān qù lún guān,shū guān bù zú guī mài wū
zhù shì xī shuǐ zhōng,qì zhī xī hé gài;
wǎn wàng qiū gāo yè,wēi míng yù shǔ hé。qiáo chéng què yǐ qù,jī bà nǚ yīng guò。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远处山上的小亭依稀可见,近处水上的楼台尽入眼底。一个人躺在帷帐之中,无人相伴。双眉上还是旧愁,心中又添了新愁。
转身起来,坐在窗前,眼前不时有流萤飞过。抬着望着天空一轮明月,想必是明月也怜惜我的忧愁,不忍变圆。
此词作于公元1178年(淳熙五年)。是年夏秋之交,稼轩在临安大理寺少卿任上不足半年,又调任为湖北转运副使,溯江西行。船只停泊在扬州时,与友人杨济翁(炎正)、周显先有词作往来唱和。作
这首词,正如周济所云:“不过桃花人面,旧曲翻新耳。”(《宋四家词选》)孟棨《本事诗·情感》记崔护于清明在长安城南村庄艳遇故事,作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
杜鹃既是一种鸟,亦是一种花。其鸟又名子规、子隽、催归。其花又名映山红,春季开放,多为红色。择公此诗既写杜鹃花,亦写杜鹃鸟,是一曲春天的赞歌。历来描写杜鹃的诗文甚多,兹举两联诗句为例
这部经是我(阿难)亲闻佛陀这样宣说的:一时,释迦牟尼佛为报母生育之恩,知道母亲已生在忉利天,就上升到忉利天专门为母亲说法。当时,十方无数世界,有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
相关赏析
- 对于这首诗的主旨,《毛诗序》以为是赞美“文王之化行乎汝坟之国,妇人能闵其君子犹勉之以正也”;汉刘向《列女传》更附会其说,指实此乃“周南大夫”之妻所作,恐其丈夫“懈于王事”,故“言国
释迦牟尼佛说:人有二十种难以做到的事:贫穷的人要想布施是很难的,自己尊贵而富有的人要想学佛修道是很难的,要下决心结束生命是很难的,要想看到佛经是很难的,想生在佛在世的世界里是很难的
《观游鱼》是一首七言绝句。写诗人池畔观鱼,有儿童在垂钩钓鱼,有感而发。这两句是说,爱鱼之心人各有异,我爱鱼给鱼施食,盼他长大;你却垂钩钓鱼,为图己乐。两种心情是何等不同啊?即景写情
诗人与朋友别后重逢,对朋友的遭遇深表同情,同时予以慰勉。全诗叙事中抒情写景,以问答方式渲染气氛。既情意深长,又生动活泼,清新明快,回味无穷。它的感人,首先在于诗人心胸坦荡,思想开朗
这篇文章名叫《月战》,是说明战争如同月亮运行一样,是有规律可循的,启发用兵的人要掌握战争的规律,按照战争自身固有的规律去用兵作战,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篇文章从宏观上论述了战
作者介绍
-
谭献
谭献(1832~1901),近代词人、学者。初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谭献的词,内容多抒写士大夫文人的情趣。由于强调"寄托",风格过于含蓄隐曲。但文词隽秀,琅琅可诵,尤以小令为长。著有《复堂类集》,包括文、诗、词、日记等。另有《复堂诗续》、《复堂文续》、《复堂日记补录》。词集《复堂词》,录词 104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