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郑薰相公
作者:姜彧 朝代:元朝诗人
- 奉和郑薰相公原文: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霰淅沥而先集,雪粉糅而遂多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三四株松匝草亭,便成彭泽柳为名。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莲峰隐去难辞阙,浐水朝回与出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近来何处有吾愁,何处还知吾乐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 奉和郑薰相公拼音解读:
- wú yán dú shàng xī lóu,yuè rú gōu
wǒ zì zhōng xiāo chéng zhuǎn cè,rěn tīng xiāng xián zhòng lǐ
sǎn xī lì ér xiān jí,xuě fěn róu ér suì duō
rì mù cháng jiāng lǐ,xiāng yāo guī dù tóu
liǔ àn fēng lái yǐng jiàn shū,shǐ jūn jiā shì yě rén jū
sān sì zhū sōng zā cǎo tíng,biàn chéng péng zé liǔ wéi míng。
qí chàng xiàn wáng chūn yuè fǔ,jīn liáng qiáo wài yuè rú shuāng
lián fēng yǐn qù nán cí quē,chǎn shuǐ cháo huí yǔ chū chéng。
dà jiāng dōng qù,làng táo jǐn,qiān gǔ fēng liú rén wù
hū rán gèng zuò yú yáng càn,huáng yún xiāo tiáo bái rì àn
jìn lái hé chǔ yǒu wú chóu,hé chǔ hái zhī wú lè
gǔ mù yīn zhōng xì duǎn péng,zhàng lí fú wǒ guò qiáo dō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谈论天文的有三家学说,一家持宣夜说,一家持盖天说,一家持浑天说,但天真正的形状,经书上没有说过,司马迁的《史记.天官书》、班固的《汉书。天文志》又无记载。汉灵帝时议郎蔡邀从塑立上书
宋代“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林逋,所著《咏秋江》一诗,堪称是吟咏芦花的千古绝唱。诗曰“苍茫沙嘴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最爱芦花经雨后,一篷烟火饭渔船。”诗里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秋江景色
盛唐诗派中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之称。他的诗现存57首,数量虽不多,《四库全书总目》称常建“卓然与王、孟抗行者,殆十之六七”。《河岳英灵集》中常建序称“建
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通篇大笔挥洒,却也衬以谐婉之句,英俊将军与妙龄美人相映生辉,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迭相递转,做到了庄中含谐,直中有曲。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
⑴秋蕊香:词牌名。双调,四十八字,上下片各四句四仄韵。以《清真词》为定格。 ⑵微:一本作“侵”。⑶波光:一本作“秋波”。
相关赏析
- 整首词境界鲜明,形象突出,情思深婉,作者以乐景表忧思,以艳丽衬愁情,巧妙地运用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极大地增强了艺术的形象性,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词的首句,若据傅引旧注,则
墨子说过:“古时候治理国家的王公大人,都想使国家富裕,人民众多,法律政事有条理;然而求富不得反而贫困,求人口众多不得反而使人口减少,求治理不得反而得到混乱,则是从根本上失去
自唐代以来,明代、清代都对陋室进行过扩建和重建。1986年,陋室由安徽省、和县拨款修葺。同年,陋室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50多亩。2008年,安徽和县斥资千万
七国争夺天下,没有不广泛搜罗四方游说的人才的。但六国所任的相国,都是他们的族人和本国人,如齐国的田忌、田婴、田文、韩国的公仲、公叔,赵国的奉阳君,平原君,魏王甚至任用太子为相国。只
在古代能以“大道”来化育万物的圣人,其所作所为都能与自然的发展变化相吻全。反顾以追溯既往,再回首以察验未来;反顾以考察历史,再回首以了解当今;反顾以洞察对方,再回首以认识自我。动静
作者介绍
-
姜彧
姜彧(1218~1293) 字文卿。本莱州莱阳人,其父姜椿与历城张荣有旧,因避战乱投奔张荣,遂举家迁往济南。姜彧聪颖好学,张荣爱其才,纳为左右司知事,不久升其为郎中断事官、参议官。后改知滨州,课民种桑,新桑遍野,人号“太守桑”。至元间,累官至行台御史中丞。至元五年(1268年),姜彧被拜为治书侍御史。两年后出任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使,又改任信州路(治今江西上饶)总管。后累官至陕西汉中、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使,行台御史中丞。后以老病辞官,归故里济南。不久奉命任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使。至元三十年(1293年)二月病卒。存词四首,皆赖晋祠石刻以传,见清方履篯《金石萃编补》。